浅议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娟 2012-11-02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痛苦,学生忙于脱身。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笔者从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方法。
一是利用“开场白”,上好“第一堂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往往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教师除了一些常规的自我介绍、纪律要求等,还要特别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案例,如孔明灯、死海、核潜艇,宇宙飞船等。这些都会极大的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时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反问:“同学们是否想了解这些?”但是,凭同学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即将要学到的物理学科里。要想了解这些知识,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门课程——物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一节课下来,一方面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同时又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学好物理。
二是注重课堂授课,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物理学中许多规律、定律是前后相连的,而中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往往停留在表层认识上,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假如教师照本宣科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惫、兴趣降低。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要联系生活情境,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新课,能感到所学的内容有趣味、有意思。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联系生活情境,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会发现鱼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发现筷子在分界处折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知道的现象。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是创造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此时,如果有了成功的收获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进而强化学习物理的动力,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抵消原来的兴趣。因此,教师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往往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师向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难度,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比如,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
在每单元授课完后,教师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提高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