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
王国轩 2012-10-11
物理是研究、力、光、电、热、声、磁等自然现象,找出这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的一门自然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获得知识来培养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和充实自己,以服务和贡献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达成这一目的有效手段就是物理课堂教学。因此,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物理教师必须肩负的责任和首要任务。为了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攻克初二入门关
虽然现行物理教材舍弃了过去按物理学的发展顺序而编排的体系,改为了按人的认知水平来编排内容,降低了入门的难度。但初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学时,他们仍会在感到新奇的同时又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表述的方法还没掌握。因此,在初二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攻克入门关,踏入物理学的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入门的钥匙。教学中,可通过演示教材中的充满趣味的实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整理、归纳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明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消除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刚上初二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也不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密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善于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爱动手、敢动手、敢动脑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更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二、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物理入门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适应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达到了正常学习的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上来。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且能有效实施的教学方案,从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当然,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科学、生动、有趣的。不仅能满足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恰到好处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在传授教材内容时,应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接受度和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为标尺。为此,教师要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设计出能有效进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如典型生动的实验、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造生动的现实情景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把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由一个点延伸为一条无限延长的射线,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默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精心复习,迎接中考
初三学生毕业时,由于要参加物理中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使之接近中考的能力水平。 由于物理中考试题具有考查知识点较多、覆盖面较大、题型多样化、智能性较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好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应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系统化;要抓住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从而将重点知识结构化。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练习中,要基、中、难一起练,使习题结构梯形化,以此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牢固而灵活地掌握知识。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些年来积累的几点粗浅经验,不妥之处,敬请斧正。我愿和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一道,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