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社区门诊幼儿四肢浅静脉穿刺的护理

施珍娣  2011-01-05

【关键词】 幼儿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

静脉输液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在家长的眼中,往往以此作为对一个护士好,坏的标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患儿的痛苦关乎2个家庭的痛苦,所以护士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患儿的生理、里特点尽可能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是减少其家长们的不忍;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度,现将护理心得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7—12月患儿输液1812人次,年龄3-14岁,男孩1016人次,女孩795人次。复穿11人次,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221人次,无查对差错。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防止差错事故输液反应的发生

据分析临床上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都源于查对不力,所以查对制度在防范医疗事故中尤为重要[1]。现在孩子同名同姓的多,大都又是奶奶姥姥带来的多,呼唤姓名时,一要看清男女、年龄,二要问清楚家长;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熟悉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配制药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职业道德,强化慎独意识,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2.2 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寻找榜样,强化勇敢意识

小儿天生对打针敏感,加上特殊的陌生环境,更是加剧其恐惧心理而哭闹不休,甚至挣扎。对此,护士要处惊不变,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言,温柔的触摸,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慢慢安静下来。利用小儿喜好模仿和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在周围患者中给他找个好榜样,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孩最好。(一)要让他相信你技术非常好,打针不痛,所以那个小孩就没哭;(二)让他知道那个小孩没哭,真是太勇敢了!小儿这时好胜心理,可减少对疼痛的恐惧,增强勇敢意识,这时适时给予鼓励支持,明确表示其也可以做到。让其勇敢意识进一步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利用触摸谈话的机会尽快选择好合适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根据患儿静脉血管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穿刺技巧:小儿皮肤嫩滑易进针,现在偏胖儿多,皮下脂肪多易固定,但也就导致血管暴露不明显,加上血管细、嫩易压扁、触感不强。穿刺前了解血管的走向、深浅、粗细,避开关节、韧带、静脉瓣。小儿皮肤嫩,对锐痛较敏感。所以进针宜慢,小儿回血较慢,可在穿刺前,将头皮针接在5ml的无菌注射器上,注射器内先抽吸少许生理盐水,防止空气进入。边进针边会抽,见有回血再进针少许即可。夏季小儿易出汗,手小而滑,不易抓握护士可在手心垫块餐巾纸防滑。 静脉不充盈的处理:在需进针的肢体由上向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到肢体末端,非必要不要拍打,按摩也要轻柔,避免已经安静的小儿受到刺激又哭闹起来。张志贤等人[2]介绍,扎压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4cm处,然后手下垂或摆动10余次,可使血管充盈。对因冬季寒冷导致的末梢循环不良可给予局部热敷,但要提醒家长注意看护防止烫伤。

2.4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小儿的各项器官发育、神经反射还未完全,对疼痛等反应迟钝,再加上年幼儿还不会说话,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对于肢体固定的患儿,更要增加巡视次数,教会家长经常按摩手指末端,尤其是寒冬季节,更要注意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注意保暖,防止烫伤。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可给予一些儿童书籍或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转移注意力,忘记不适,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2.5 掌握拔针技巧,减少疼痛和出血

拔针是输液的最后一环,处理不好既增加患儿的疼痛和对输液的恐惧,还易引起皮下出血,不利于下次穿刺。采用大鱼际按压法[3],可增大按压面积,使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受压,避免皮下淤血。根据幼儿血管特点,按压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按压力度要适中,切记边压边揉,小儿好动,要防止血管刚凝血就用力活动血管,现在都使用输液胶贴,宜嘱咐家长不要急于撕掉,以免引起针眼处再次出血。

3 小结

家长对子女的重视,以至于对护士的期望值也增加,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不要有畏难情绪,同时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念,沉着而稳定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关键还在于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娴熟的技能,才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

参 考 文 献

[1]黎小云.门诊输液患者的查对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A):72.

[2]张志贤,彭玉同,付绍春,等.一次性针头在婴幼儿及儿童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50.

[3]邱春华.2种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A):4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