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乳腺癌手术方法皮瓣坏死的比较

张凤云 徐佳  2011-09-26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手术治疗乳腺癌166例,全部是改良根治术,分3组,统计分析其术后皮瓣坏死率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结果:A组皮瓣坏死是10.4%,B组是12.5%,两组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B组12.5%与C组25.5%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B组能预防皮瓣坏死,,提高其正确认识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皮瓣;坏死;真皮下血管网

乳腺癌是女性的常见病,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乳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乳腺癌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治疗,乳腺手术并发症主要是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这些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医疗资源浪费,所以,寻找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我院颈乳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乳腺癌病人166例,全部为女性,最小3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2岁。所有的病人手术均无放疗和化疗。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46例,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1例,粘液癌2例, TNM分期,I期43例,II期87例,III期36例,全部病例都经术前或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肝肾功能异常9例,其余138例无基础疾病。 2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横切口(stewart),电刀均用上海沪通电子公司的GD-350 B型高频电刀.分手术刀组48(A组),电切及电凝输出功率30的63例(B组)和电切及电凝功率输出功率是50的55例(C组),三组切口选择是距肿瘤2-3cm开始游离皮瓣,范围内侧至胸骨旁,外至背阔肌前缘,上至锁骨下,下至肋弓缘,近肿瘤皮瓣3cm是0.3cm,在3cm外0.5cm,5cm皮瓣厚度是1cm,保留少量皮下脂肪组织, 皮瓣呈阶梯状增厚,均保留血管网, 所有病人保留胸长、胸背神经肩胛下动脉,肋间臂神经,清扫腋窝时小淋巴管尽量结扎,所有病人术后均用胸带固定,腋下用棉球,松紧适度,所有病人用硅胶管负压引流球。均采用双管引流方法,即胸壁一根管端达上游离缘冠穿上下游离面,引出端穿出于胸壁外侧最低点,沿途剪多孔,管质不易过硬或过软,另一根放腋窝最低点引出,一周内患肢内收位,禁做外展外旋动作。 3主要并发症评定标准 3.1皮瓣坏死:术后三天打开伤口,发现皮瓣及切缘表皮呈灰白色,无弹性出现水泡、紫红色或暗黑色者多为皮瓣不完全坏死, ;全层皮瓣颜色明显变黑,甚至切割时无新鲜血液流出为完全坏死一周后坏死固定后测定全层皮瓣坏死,皮瓣坏死宽度可分为三度,I度<2cm, II度2-5cm, III度>5cm。 3.2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本组166例共坏死25例(15.1%),其中A组坏死5例(10.4%),B组坏死6例12.5%),C组14例(25.5%),详见表1 A组与B组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P<0.05(P=0.04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P<0.05(P=0.03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