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讨

张艳芳 郭晓峰  2012-05-07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致残后发生的抑郁症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对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少言寡语、食欲下降均有明显改善,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理特征,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为(400~700)/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卒中后生存者中85%留有不同程度残疾。40%以上为重伤残,患者往往因为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不振、言语减少、食欲下降、失眠、不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同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 年3~9 月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患者35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58.6岁。35 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抑郁症病史和慢性心脑血管病史。

1.2 结果

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食欲下降、少言寡语均有明显改善,精神障碍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2 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护理及家属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及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其发病诱因,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把病人安置在设施完好,观察角度良好,色调柔和,氛围温馨的房间有利于培养患者积极良好的心态,消除郁闷和焦虑情绪。护士要态度和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和前提。 2.2 对对性心理护理

对不同的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出现的特异性、个性化的心理问题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的患者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对有肢体活动障碍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加强基础生活安全护理,协助翻身,设床栏防坠床,指导患者进行日常功能训练及全身运动,制定个体化地护理康复计划,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并随时掌握治疗效果、药物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情况。鼓励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协助其重新进入社会,并适应角色的转换,唤起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感,减少患者压力,对疾病的恢复起到正性积极的作用。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绝望和抵触情绪,都源于其消极地看待自我,以及被需要、被认可的缺失,和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家庭人员照顾者的缺乏,这一现状表现得尤其突出,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使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并回归社会,为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创造和谐社会做一份应有的努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