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

佚名  2013-01-22

摘要:由于临床上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的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药物成为人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治疗疾病的一种必要手段,但不合理地使用药物,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他们身体的各个方面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医生在用药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对儿童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是现代医学中噬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逐渐的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儿内科用药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儿童由于身体还未发育成熟,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年人差异很大,特别是肝、肾、神经、内分泌功能,如果用药不当会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因此在对儿童用药进行分析时,要单独的分析其体内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使儿内科用药安全有效,一般应了解和掌握几个方面问题。 1 药物常见给药途径及给药频度[1] 给药途径一般有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药物还可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也可皮肤局部或全身用药。儿童用药根据其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新生儿多用静脉注射,儿童年龄大些多用口服。 给药方式、用量和途径不同,药物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同,如对于新生儿脐炎,是先用30%~50%酒精或白酒清洗脐部,用药粉0.25~0.5g敷脐部,每日1次。因此应当注意,在用药前,家长应先向药店的医生、工作人员或者先阅读该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以便能正确地选择给药途径。 采用合理的用药方式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催眠药选用睡前服用;增强胃部动力的药物应饭前服。同时,为了保持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按时用药也是必须的。 2 儿内科药物剂型和用药方式 儿内科药物剂型有糖浆剂、干糖浆剂、冲剂、滴剂、果味咀嚼片、缓释片、口服液、糖浆剂、混悬剂、颗粒剂、贴剂等。其中新剂型的出现,主要是在口感和外观上进行改变,降低了儿童用药的排斥心理,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主动性。 另外,药物剂型和用药方式,家长不能随意更改,例如,孩子厌恶服药,家长把药片研碎,减少孩子的排斥心理,但是有些剂型,如缓释片、控释片、缓释胶囊,研碎后服用破坏其结构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反应。 3合理用药,防止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2] 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正常使用时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它是服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患者及亲属除听从医师进行正确用药,也应学会看懂药物说明书,了解所用药物的正、副作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