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吴艳萍 2012-02-23
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并可能夹杂多种疾病,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降低。故麻醉的平稳、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根据病人的生理状况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用药。本文总结了40例行下肢、会阴及下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的患者40例,ASAII~III级,男26例,女14例,年龄74~85岁,体重45~70kg。手术部位:下肢6例,髋关节11例,下腹部9例,会阴14例。23例患者患有高血压,5例患者有脑梗塞病史,4例术前PaO2<68mmHg。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30min内快速输入胶体液200~300ml。接多功能检测仪连续监测SBP、DBP、HR、ECG、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3L/min。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经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自腰麻针注入0.75%罗哌卡因1.4ml加10%葡萄糖0.6ml共2ml,硬膜外留置导管3cm。在腰麻作用减弱患者略感疼痛或麻醉平面不足时经此导管追加0.75%罗哌卡因3~5ml。手术开始时给予托烷司琼2mg预防恶心呕吐。所有患者均不给予镇静药,以免呼吸抑制影响观察。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药后,3min内出现麻醉平面,10~15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最高达T8,腰麻阻滞时间60~120min。时间较长的手术,追加罗哌卡因后顺利完成。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轻微,无一例使用麻黄碱,SpO2均高于麻醉前,麻醉前、中、后的SBP、DBP、HR变化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术中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术后随访72小时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及头痛。
表1 麻醉前、中、后SBP、DBP、HR及SpO2 变化(x-±s,n=40)
指标麻醉前 麻醉中 麻醉后
SBP(mmHg) 134.9±9.4 133.2±11.6 128.4±42.4
DBP(mmHg) 59.1±2.9 62.2±1.7 60.3±1.6
HR(次/分) 85.8±8.0 80.4±9.6 81.5±7.7
SpO2 93.1±2.998.9±0.7 98.9±0.7
讨论
高龄患者术前并发症多,心血管功能差,许多伴有呼吸系统并发症。术中需保证血液动力学平稳,尽量不影响呼吸功能。本文结果显示高龄患者采用小剂量、低浓度(剂量10mg、浓度0.5%)罗哌卡因行CSEA,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调节控制平面于T8以下,血压、心率术前术中术后几无变化。高龄患者常合并肺功能低下,本组患者麻醉平面控制于T8以下,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SpO2均大于98%,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可见低平面CSEA对呼吸无影响。本组患者未见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因血液动力学平稳和使用托烷司琼预防。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完善,未使用镇静剂,有利于患者术后精神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