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

周欣  2011-02-10

摘要:本文首先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动力能力理论三种企业 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在深入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企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 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 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 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 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 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 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后,我国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 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 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 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1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为了全面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实 质,我们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 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这三种理论进行比较分 析.

1.1企业的性质 这三种理论对企业性质的看法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竞争位势认为企业是同质的,而后 两种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异质的。竞争位势理 论将企业视为一部资源和产品的投入产出机 器,只研究企业是怎样选择自己的投入,怎样 决定自己的产出,即将企业看作“黑箱”,并是 同质的。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内部运 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有什么不同,则不加 以研究。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了芝加哥的产 业组织理论。芝加哥思想强调资源的分配与 使用,因此,这一学派的解释更多地是从企业 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它否定了竞争位 势理论中企业同质的观点,认为在具有行政 管理框架结构的企业中,外部购入的同质资 源进入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附 上了企业的专有资源,变得异质了。因此,生 产过程的投入品从来不可能仅仅是外部资源 本身,投入品只可能是外部购入资源和专有 资源的结合体———生产性活动.

动力能力理论更加注重整合企业专有资 源的组织惯例与管理过程。除此之外,动力能 力学派还认为经济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企业 能力的创新更加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创新来 自不断地学习。因此在动力能力理论中,企业 被定义为多边形式下的产物,是有且只有一 个指挥动作中心的具有广泛分权组织模式 的,并充满了各种各样行为和学习模式的集 合体.

1.2利润的来源 对于企业利润的来源,三种理论也是各 持己见。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只能通过战略性 投资,如投入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异化战略)、 扩大生产规模(低成本战略),以此提高行业壁 垒和打击竞争者,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而资源 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专有资源具有特定的租 金性质,是专有资源为企业带来价值。由于资 源“异质化”的不同,使得各企业的获利程度 不同,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超出平 均水平的收益,因此产生这种租金的表现结 果是效益差异。能力理论则更上升了一步,认 为实质的市场竞争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创新 特别是能力创新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

1.3成长的动因 企业如何成长问题也是三种理论争论的 焦点。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对租金的不断追求 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它强调企业必须不断地 增加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 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 不选择新的发展领域,实行多元经营。在资源 基础理论中,企业成长的动因被认为是企业 本能的一种反映。在企业行政管理框架下,生 成性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与企业专有资源结合 产生生产性活动,而生产性活动发挥作用的 过程则推动企业经营知识的积累,为企业造 就更多的专有资源打下基础,从而获得更多 的利润,企业有了内在成长动力。动力能力理 论摆脱了“资源”分析的定势,认为企业的成 长动因是企业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映. 动力能力理论同样赞成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 内生动力观,但因为经济不断进化,本能的反 映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迫使 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能力创新。因此,环境的 压力和企业的能动学习,使企业不断获得创 新租金,这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2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三种理论的回顾与比较分析,对 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2.1企业发展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企业 管理的战略性与经济性相互争论的过程,竞 争位势理论强调战略性,而能力理论强调经 济性。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其实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竞争;一类是战略竞争。自然竞争 是缓慢、渐进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 存”的规律进行着。因此企业只有满足经济性 要求,才能在自然竞争中获得永久发展;而战 略竞争是指企业主动地集中优势资源、抢占 先机、压缩自然竞争时间,迅速改变力量对 比,因此战略性比重大一些。但自然竞争是一 切竞争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优等企业”才 能长久生存下去,战略竞争应建立在自然竞 争的基础之上。因此,战略管理的战略性和经 济性都是企业战略的两个重要内容,但经济 性应该更是基础。对于我国企业,过分地强调 市场占有和竞争位势,各大企业竞相挑起价 格战,以图以短期的损失获得长远垄断优势 的做法,虽然可以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淘汰掉劣势企业,但优势企业也会被拖垮。我 国彩电行业过去的状况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 例子。因此,企业战略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 性,以经济性为本.

2.2企业要增强制度与技术创新能力 资源基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竞争位势 是在专有资源与共公资源的结合后,由企业 “异质化”的不同产生的。而专有资源的不易 模仿和高效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同时,动力能力理论阐明了企业成长的动因 是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映。因为经济是不 断发展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时刻发 生着变化,企业必须主动地不断学习以满足 市场的需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地获得 创新佣金。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加入WTO后 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的形式 下,为了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技术 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 在市场竞争中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通过技术 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才可获得更多的战略性 资源,才能更加充分地保持竞争力对市场环 境的敏感性,这也正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主要 动力.

2.3注重树立优良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我们 知道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机制上主要表现为对 资源的整合,对要素的协调与组织。对于我国 企业来讲,一方面要侧重于组织协调、整合的 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要侧重于调适、权衡、 整合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责、权、利关系,即要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很多资源之所 以能够整合起来,一方面固然有组织规划、战 略安排,但很重要的一条是拥有优良的企业 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和增强员工 的忠诚度。成功的企业都理解一个规则:企业 的发展战略要同员工的人生价值追求结合起 来。如果不能把企业追求的目标同员工的目 标整合起来,就很难实现员工的忠诚度。反 之,如果员工与企业二者的追求目标越一致, 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就越高.

[2]Rumelt,Richard P1 Schendel,Dan and Teece,D J,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Eco- nomic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 1996 ,Vol1121 [3]郑江淮.企业理论:演进经济学的观点述评 [J].经济评论.2001,(2).

[4]Routledge1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 能力的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