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售转向现代化商场
未知 2009-05-10
根据《俄罗斯联邦禁止外国人在售货摊位和市场从事零售工作政府令》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务工者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2007年一季度,在俄市场和商亭从事小额零售贸易的务工者中,外国人所占的比例不应超过40%。从2007年4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小额零售贸易。
一、俄罗斯发布禁止外国人经营小额零售贸易禁令的动因
1.规范商品市场,迎接“入世”检查。此次俄罗斯以立法形式禁止外国人在俄境内经营小额零售贸易,是想在加入WTO之前对国内的市场秩序进行清理整顿,改变多年以来商品零售贸易的无序状态,迎接世界贸易组织官员的检查验收。
2.担心大量资金流失,维护国家安全。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俄罗斯公民对低档假冒商品的需求期已基本过去,开始步入正常的消费轨道。以前由于俄罗斯的外国商品准入门槛低,商检、海关管理不善,导致多年来大批假冒伪劣产品涌入,给俄罗斯商品零售业和民族工业带来严重冲击。俄联邦移民局负责人认为,大量非法外国务工者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3.限制外国劳务,保护本国公民就业。按照俄罗斯联邦移民局的统计,当前在俄罗斯1.5亿人口中有1000万到1200万外国人在工作。普京认为,在零售贸易领域俄罗斯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保障国家安全,同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和优先安排本国公民就业”,普京责成俄政府就对外国劳工实行配额制问题制订相关法令法规。
二、“禁商令”蕴涵新的商机
1.“禁商令”并非歧视华商政策。也不会影响中俄两国间的政治、经贸关系,它是俄政府去年以来系列市场整顿政策的延续。所谓“扫地清市”是俄罗斯为入世所做的准备,旨在规范其国内市场秩序。俄罗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特别是俄远东地区的“包机包税”、“倒包”旅游等灰色清关方式入境商品造成俄税收流失,低价劣质商品和不规范贸易方式还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排挤了优质商品,挤占了市场空间。除华商外,目前在俄从事零售业的还有土耳其人、越南人等,因此“禁商令”并非针对华商的歧视性政策。
2.规范贸易将获更大空间。“禁商令”可能使少数“倒包者”的淘金梦受挫,却为规范贸易留出了更大市场空间。近些年在低端贸易方式排挤下,规范贸易额度难以大幅攀升,“禁商令”将彻底打破这一局面,将使国际规则下的规范贸易受到鼓励,“不是狼来了,而是希望来了”。此时,更多的中国商人应该解决好如何转变过去不规范的贸易方式的问题,以抓住俄罗斯“禁商令”提供的新商机。她同时建议,政府也应抓住机遇,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去”。
3.俄“禁商令”蕴涵新的商机
一是在俄罗斯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对俄规范贸易将迅速放大,随着“正规的贸易”比“倒包”利润空间大幅减少的同时,客观上对我国一些企业到俄投资兴办生产加工型企业形成吸引力,从而为靠近俄罗斯的黑龙江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虽然俄罗斯“重工业很重,轻工业很轻”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俄产业结构正逐步向轻工业转型,这种转轨、改造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这是十年来难得的商机。
三、大型商场值得关注
2006年第二季度俄罗斯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0372亿卢布,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12%。商业企业的比例逐渐增加,现在商业企业的零售额所占比例为80.19%,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4.75个百分点。食品销售额占到了消费品市场总额的46.1%,非食品类商品占53.9%。人口增加导致国内需求增长是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的发展,各种不同规模的商品销售业态也随之发展。2002年,传统业态所占的市场份额为88.5%,而现在只占11.5%。2005年,超市、名品折扣店和大型超级市场的销售额占到了23%。
虽然俄罗斯零售商逐渐趋于集中,但是现代化商场的数量仍然不够。现在俄罗斯,每100万人拥有约0.6家大型超级市场和20家超市。可是,在芬兰,根据2005年的统计,每100万人拥有22家大型超级市场和190家超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俄罗斯大部分零售商仅仅是在本地经营。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导致他们对日用品商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越来越多的顾客已不再选择去集市,而是选择新的业态。例如,在莫斯科,超级市场一周的客流量与2003年11月相比增加了4%,而超级市场的数量增加了17%。
对于全国性的零售商来说,大型超级市场是最有利可图的业态之一,因为与欧洲东部和西部的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消费者更喜欢那些商品种类丰富的商场。除此之外,与其他业态相比,大型超市对配送中心依赖性不强,通常无需从零开始修建商业设施,而且租金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更加迅速地打入新的市场。小型超市或者“便利店”等业态更适合那些地区性零售商。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具备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那么小型超市和“便利店”会取得很好的收益。名品折扣店的发展速度趋于缓慢,一些零售商决定不在大城市建立名品折扣店。例如,“维多利亚”公司决定将自己的“便宜”连锁店重新定位为便利店。
整体上来说,俄罗斯是最具吸引力的零售市场之一。人均零售额的比较也证明了这一点。莫斯科的人均零售额超过了葡萄牙,2006年莫斯科的人均零售额将达到4900美元,而葡萄牙的人均零售额为3460美元。
在2006年~2008年期间,俄罗斯快速消费品零售业将继续发展,这首先是因为零售商对供货商的要求更加严格。零售商除了要求供货商保证供货价格不能超过竞争对手的价格外,还提高了“进场费”。现在供货商支付的“进场费”占到了零售商销售额的2%~3%。除此之外,在俄罗斯的市场上,目前只有6家大型跨国零售商,而在波兰有13家,在中国有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