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张耿雄  2012-07-01

: 【摘 要】: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帮助其进一步了解社会,促使其实现自我。文章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 大学生 问题 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它所起的作用是鞭策大学生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加大动力的催化剂。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大学生从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善。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的不相容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被提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 一段时期内未曾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重视。首先, 高校自身的发展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适时运用, 导致就业指导体系不能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职业规划 其次, 因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 造成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始终存有空白点, 使得大多数的大学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

(二)缺乏对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而现在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缺少了这方面的经验。

(三)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质量的不和谐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研究。这种模式是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在这种模式下,只重视应届毕业生的指导, 缺失了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培养, 就业指导变成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教育, 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在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二、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笔者发现,要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对策去解决: (一)帮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职业指导人员要指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 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须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帮助大学生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促使大学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选择和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2005年10月26日。

(2)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 唐少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