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与成本分担
蒋文宁 陈振中 2011-08-01
论文关键词:再就业培训 就业率 教育投资效率 成本分担
论文摘要:再就业培训对提高再就业率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的途径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再就业培训体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加强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迁移性等。我们应采取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结合的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再就业培训成本分担模式。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中,失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失业问题会增加经济系统转换的风险,不但使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安置下岗职工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创造再就业,创造再就业的前提是加强再就业培训,而再就业培训的瓶颈主要是培训资金的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和成本分担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失业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着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和工业化的结构转变,即二元经济结构的双重演进。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正是这双重演进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失业的基本特点主要有:第一,失业人口多,失业率超过4%,年平均失业人数近500万人。从1982年到1988年,我国开始调整结构,经济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并开始向轻工业转变,经济也相应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失业率下降;从1989年到1991年,轻工业过度发展导致人口规模过大,劳动力供应的增长一直高于就业弹性的增长。第二,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第三,失业的地域间差异呈扩大趋势。根据调查,中西部地区失业人数占全国的1/3,且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南沿海和中部一些地区的失业率一般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不均衡。贸易、餐饮业的下岗率比金融保险业下岗率高16.9%。第五,失业时间较长,女性失业者比例较大。
二、职业培训对于提高再就业率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一)下岗职工的再培训是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前提
经济转型期的失业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上,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一方面,在市场规律的运作下,追求生产因素配置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总促使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我国三大产业比例不协调,导致经济发展中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1990年以来,我国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开始实施稳定巩固第一产业、调整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这使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失业。失业者的文化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或专业技能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动;且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就业竞争力弱,人力资本相对薄弱。
下岗职工的人力资本对其再就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获取再就业机会上,而且体现在影响其再就业的社会声誉和收入水平上。首先,从职工个人来看,人力资本水平就是他们对自身的能力、素质的投资,只有人力资本水平高的职工才能在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其次,从用人单位来看,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员工不仅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节省上岗培训的成本。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需要进行转岗培训的职工超过下岗职工的70%,而参加过职业培训的职工只有5.9%。如此低的培训率严重限制了再就业率。相反,事实证明,培训是实现再就业的必要条件。在瑞典,经过再就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大多都能再就业,而在这些能再次就业的人群中又有90%在接受培训的行业中工作。
(二)职业培训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许多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把它视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法宝。美国在1991年通过了《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州政府和职业培训中心投资16亿美元。美国国会通过《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融合法案》,提倡“以工作求自立”的理念,注重就业和失业人员的再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适应新经济特点的技术和技能。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并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
职业培训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劳动技术水平低下,上百万的年轻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也很难提高职业技能,造成了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与此相反,韩国从1967年开始重视职业培训,这为韩国的经济起飞提供人力资本的积累,韩国也因此成为乘风破浪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三、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
目前,我国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对再就业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再就业培训制度,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偏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资金普遍短缺,教育投资效率影响再就业培训质量,从而决定再就业的成败,在这种背景之下,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
第一,培训体制未健全,责任不到位,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纵向有层次、横向有中心、全国一盘棋的培训体系。第二,就业市场信息没有形成网络化,对市场需求动态反应不灵敏。第三,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没能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要和下岗职工的实际需求。第四,培训市场管理混乱。
(二)提高再就业培训投资效率的途径
1.建立切实有效的再就业培训体制。发挥政府在劳动培训中的宏观调配作用,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地方培训结构、私人培训结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既相互呼应又各司其职的再就业培训体系。在功能分工上,培训机构负责基本职业技能和通用知识的培训,企业则着重推广应用核心技术方面的培训;在运作上,针对我国职业培训市场管理混乱的现况,规范培训市场的运作方式。可以采取政府拨款给地方就业办,地方就业办向培训机构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培训机构根据就业需求决定培训类别与内容,最后由政府验收并购买培训成果,并向相关需求单位安排就业。 2.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国家应投入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使求职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搜寻最新就业信息。以往我们对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不够重视,实际上它是再就业培训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失业者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动态,重新校正择业方向,这对提高培训效率和就业率非常有效。
3.准确投放再就业培训经费。经济增长不一定能促进就业增长,只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第三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可见,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上升到30%左右,并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其中,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新的增长点,蕴含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因此,如果将有限的培训经费投入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上,就能大幅度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能力。
4.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迁移性。下岗职工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技术水平偏低,就业愿望迫切。再就业培训尤其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短期培训、模块教学、边学边干、强化操作的培训方式。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重视利用职工以往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使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尽快迁移到新的工作岗位,使再就业有更高的起点。
四、再就业培训的教育成本分担
我国就业服务机构大部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性单位,参加再就业培训的职业培训单位更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可能长期提供免费培训。如果全部的培训费用都由个人承担,也超出下岗人员的经济承受力。再就业培训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术水平,促进再就业率的增长,给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可见,再就业培训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个人获得直接利益之外,还间接地给社会带来广泛的利益)。对具有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我们应采取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结合的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再就业培训成本分担模式。
(一)政府承担主要职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职业培训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并把承担职业培训当做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责。美国目前每年用于就业培训计划的政府拨款达60亿美元,支持200万人免费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英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在参加“新政”的失业者中有1/4的人能接受全日制教育与培训,培训经费由政府支付。
国家政府应该用法律的形式制定再就业培训经费的筹集及管理办法,建立再就业培训专项基金,改变原来给失业人员发放下岗补贴等福利保障的方式,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经费主要用于对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和创造就业机会上。将培训投入纳入正常化管理,从国家各级财政预算中明确资金渠道,形成培训—就业—纳税—失业—再培训的良性循环,以适应培训市场化运作进程。
(二)企业分担部分培训成本
再就业培训提高了就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服务。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教育投资原则,企业理应分担部分培训经费。美国工商界每年有440亿美元投入职业培训中。瑞典的大型企业往往有自己的培训中心,而众多的大型企业则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员工参加培训。日本一方面积极倡导和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捐资于教育;另一方面,颁布法规硬性规定企业承担培训经费。我们可以参照国外的先进做法,通过政策法令规定企业按实际经济效益承担培训经费,有下岗职工的单位要负担再就业培训资金。
(三)个人支付部分培训费用
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他们再就业的可能性,是保证下岗职工日后经济来源的教育投资。下岗职工是再就业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支付部分培训费用。鉴于下岗职工的经济状况,可以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预先支付培训费。
[参考文献]
[1]刘萍萍.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失业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23).
[2]王建初.英国的再就业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01(27).
[3]窦现金.欧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4]赖友光.对转岗与再就业培训的几点认识[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
[5]李强,林勇.西方国家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5).
[6]河南财经学院课题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0(3).
[7]白天亮.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失业率拐点已现[N].人民日报,200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