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的德育管理
谢朝周 2012-08-09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初中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十多年来,我作为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建立德育管理网络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了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政教主任、团支部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能够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大家都是德育工作者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非常稳定。
二是调动各科任教师的积极性。
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了每期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第三,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
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提高管理者素质,全方位投入攻坚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初中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级、国家级科研实验,如“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初中生责任感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不可忽视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能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增强学校管理效果
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初中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初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了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着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实施证明: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