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浅谈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主体性缺失

李戈  2010-12-23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公民文化权利 论文摘要: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规划。从此,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焦点和总体目标。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由计划经济时期文化事业向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并非一狱而就,因此,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难免存在问题。 本文以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回顾,突显出强化服务公民的意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在国民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天津市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在近年来得到充分发展: (一)文化投入达历史最高水平 伴随国民经济建设平稳高速增长,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文化事业方面的经费也处于上升水平。据统计年鉴数据,天津市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从2005年的3159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2784万元,其中仅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一项,就从2005年的307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545万元。 此外,“十一五”期间,天津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也大幅度增加,新建了包括中华剧院、滨湖剧院、天津音乐厅、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一大批文化设施。2009年,新的天津文化中心项目、数字电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也己开工建设。 (二)重点文化工程推动公共文化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是围绕落实国家的重点文化工程目,并以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网络展开。 (1)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作为文化部授予的全国试点,天津分中心镜像点共享工程建设工程自2006年8月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共享工程已覆盖全市700多个农村基层点,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阶层服务点,圆满实现了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的目标。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进展迅速,截止2009年底,我市有线电视村村通项目全部完成。在6个区县的76个乡镇、1500个自然村铺设有线电视光缆3300余公里,到村比例达100%。 (3)农村电影"2131工程” 自1998年实施以来,"2131工程”得到了天津市文化局、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农办等部门高度重视。2003, 2004两年共计投资284万元,为农村地区添置相当数量的放映机、放映车、放映棚、电影拷贝等设备,丰富了农村电影市场的节目,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 此外,天津市还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群众文化、图书文博、专业院团三个系列为平台启动了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了多项市一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乡镇文体中心建设工程、农家书屋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工程项目以及专业院团的超场次财政补贴等。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文化部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打造出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精神文化品牌。包括“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农村题材小品征集与展演、“文化杯”文学作品评奖在内的多项活动已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受到广泛赞誉。 天津各级专业艺术院团积极参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妈祖》《望天吼》《凤阳情》《寄印传奇》等剧目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连创佳绩。 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大发展时期,无论大型文化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精品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开展都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总量全面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二、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天津市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但由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效果以及广大公民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程度都无从考量,而这直接关系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今后的发展与走向。为此,我们自2009年成立了多支专题调研队伍,对全市18个区县的文化馆、区县文化站以及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了多次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表明,有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做出的大量工作并没有得到与之对应的群众满意度,问题集中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群众文化系统普遍重视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在阵地内(文化馆、站、室等)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多年不变,缺乏创新。因此基层文化设施空置现象十分普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