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凤珠 2010-11-04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唯物史观;辨证法
[论文摘要]“三个代表”思想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所揭示的科学内涵对指导我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总结和指导党的建设的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三个代表”所蕴涵的丰富哲理,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的把握“三个代表”精神实质,提高我们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1.唯物史观的理论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党指导思想最切近、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鲜明而集中的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精华。其中,既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性、又实现了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科学的生产力论,社会主义的利益原则和人民主体论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现实历史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自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实现民富国强,全面振兴中华。在中国,应当这样来看待立党和评价党的政治活动。毛择东在党的“七大”上就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极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那么,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这是因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其先进性和革命性源于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的尢l进性,则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自近现代以来,只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工人阶级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真正代表者。所以,在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历史即把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又把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伟大使命,赋予了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因为这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国,我们党只有这样“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和确证。
应当强调,其中所体现的生产力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完整的。其一,这里所讲的“先进生产力”应有纵向和横向的双重、动态的定位坐标,纵向看,这是指中国今天相对于昨天的生产力发展与进步;横向看,则要求我们要着眼于赶超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不过要以先进带后进,而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和忽视大多数。其二,这里讲的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只是某一个地域或行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显然,这包含着要求指导生产、协凋经济发展的全局观点战略眼光、社会尺度和社会效益,以防范发展的失衡、畸形与浪费。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科学生产力的思想光辉,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第二,社会主义的利益原则及其现实,是“三个代表”之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作为生产力发展之本质要求的“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Ⅱ土是这样。在“三个代表”中,党要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中主要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统一。这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也是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发挥。坚持社会主义事业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原理”,体现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从根本上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主动性,找到了现实基础。当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党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忠心信赖和拥护,就有坚如盘石的执政之基,社会主义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在当前和今后长时期,这集中地表现为,根据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并经过长期奋斗,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2.辨证思维的思想方法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哲理。第一,弘扬了哲学上“能动性”原理。“三个代表”第一条的立意,是突出生产力,但不是孤立地讲党要“代表生产力”或“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表述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言而喻,这里的所谓发展要求,显然是指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生产关系、社会经济政策和其他一切必要的社会条件。这就包涵着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并进而对生产力发挥能动性反作用的充分肯定。世界上根本没有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任何现实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式,即相应的经济制度、体制和政策环境中,才能够顺利实现。
“三个代表”的第二条,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是凸现了当代“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能动作用。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预见到,新中国“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建国后,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为此曾作过多方的有效努力。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更是重视指导文化建设,倡导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协凋发展了,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括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确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而在“三个代表”中则把社会文化从党所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事关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大业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本质层次上来。这是鉴于科学、教育,文化和思想道德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得出的重大理论提升,从这种认识高度肯定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这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它强调了“先进性”的主导原则。在“三个代表”的表述中,讲生产力是强调先进生产力;讲文化是强调先进文化;讲利益是强调根本利益,实质上也主要是指代表体现现实和未来之统一的社会进步利益。“三个代表”归结一点,是要求我们党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也就是说.“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着眼于先进的东西,让它们代表未来,主导事物的发展。在这里,它着眼于先进的即高科技含量的、节约资源、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并继承扬弃和代替剥削阶级的旧文化,来反映现实,引导和促进我国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大踏步地走向未来;它着眼于先进阶级的利益要求,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去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站在历史潮流前列,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项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首要前提。这是哲学上以其“先进性”主导事物发展的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