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基础初探

帅传系  2011-09-07

摘 要: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和科学诠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把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是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 唯物史观十分重视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即是人的本性,需要通过社会关系,表现为利益。如果说物理世界服从物体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则服从利益的原则。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并且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矛盾甚至冲突。人的需要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呈现一种上升和丰富的趋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包括文化的,政治的,生态的等多种需要,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个真正意义、高水准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②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使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归根到底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早就指出,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成果能否让人民群众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保证,还必须有配套社会制度和机制加以保障。所以,邓小平又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③即要消灭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私有制,消除少数人极端富裕,多数人贫困,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最高体现。代表人民,就是服务人民。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集中群众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广大人民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所以说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都强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最高形式的和谐社会。 二、 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最高追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这是首次把和谐社会的概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对和谐社会的具体设计,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列的位置,使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整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系统、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它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强调了小康社会的质量要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要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中才能实现,亦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才能实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状况指出: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为恢复人的主体地位、推荐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上。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