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重新认识

薛日金  2010-12-15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生产力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进而是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决定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命运。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重新认识的理论,以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一条主线。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这是一个困惑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大问题,正是因为没有解答好这个问题,才导致了社会主义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曲折。从50年代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做出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尝试,到80年代苏联、东欧纷纷走上改革的道路,在深层次上看,都是对这个问题所做的重新认识和探索。那么这个问题长期困绕人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在于社会主义不是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这样,社会主义一开始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矛盾,即科学社会主义一般逻辑出发点与现实社会主义历史出发点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而现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却是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面对的主要是前资本主义或者是不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逻辑的出发点与现实的出发点间的矛盾必然引出第二个矛盾,即在社会主义本质、目标、道路等问题的认识和指导思想上是从经典作家所论证的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出发,还是从本国特殊国情出发的矛盾。历史上最深刻的教训,恰恰就在于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忽略本国的实际,从经典社会主义的模式出发来营造社会主义的大厦。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这一错误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正本清源,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任务、道路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为出发点,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把现实的社会主义同经典的社会主义从阶段上划分开来,明确我们不仅处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产力的不发达。因为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上建立的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中国当时所面对的特殊的内外条件,使它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沦为殖民地。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是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里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据就是生产力落后,其存在价值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最根本的条件。然而我们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宣布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的水平并不因为你宣布进人什么社会而自动相应提高,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不发达的生产力,因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出发,撤开未来理想社会的种种具体特征,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之间有没有本质的联系、有没有共同的本质特征?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中抽象出最基本的原则,然后用以指导对现实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是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再进一步概括就是两条:“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而“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结论与以往传统理论相比,有三个根本的不同。第一,它从生产力出发而不是从生产关系出发来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点不仅能把握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共性,而且是由现实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第二,它本质上把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作为形式、手段,而不是当作内容和目的。因此,所有制的形式、分配形式和经济体制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不像传统理论那样,事先设定一个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或主观地规定一个比重,然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所有制上搞超前的改造。这就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第三,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看成一个固有的模式。在这个发雇过程中;共同富裕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这两条贯穿社会主义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始终,因此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是发展的原理。

上述这三点变化,使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论断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从这一科学的结论出发,我们就能从原有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过去,我们抄袭苏联的那一套,把纯而又纯的全民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及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按劳分配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管它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味从生产关系上寻找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的共同点,其结果必然造成一个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强调从现实生产力出发,并不是不要坚持公有制,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搞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能导致两极分化。因此邓小平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重新认识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首先从僵化的观念体系中解放出来,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生的现实的历史出发点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它要求我们学会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弄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还告诉人们,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超越现实条件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只能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从现实条件出发来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有一个正爽的认识,进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