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意蕴

范碧鸿 韦国善  2011-04-25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它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深刻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起码的保障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途径和具体手段。

众所周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常青之树深大地的遒劲的根,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营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又一颗璀璨明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不断追求。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更是站在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沿位置,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指出要从“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崭新的具体内容,并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深刻地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前提”、保障条件、和实现的科学途径和具体手段。江泽民同志更是从中国当代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最令人震奋的呼声,是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而,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以从更深一层次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前,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还只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和暴露,这为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材料,因而邓小平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出发,集中全党智慧,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科学概括,代表着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水平,科学地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廓清了许多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为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构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关系构成,“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这五句体现了其内在的深刻逻辑关系。“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反之,发展生产力。又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也只有“俏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也只有“消除两极分化”,才能彻底“消灭剥削”;也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统一,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支持的统一整体。

人的全面发展历来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只有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才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三层意思:第一,由于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废除,人能适应不同的劳动需要,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第二,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这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生理心理基础。马克思说:“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而每一种这样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2.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既能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又能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人生存的条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自然必然性。”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劳动能力这一内容。同时,劳动也是人类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因为劳动给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并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只能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仍是片面的人,只有既能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第三,整个社会成员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意思是要给每个社会成员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不是让少数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因而,恩格斯指出:“根据共产主义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以上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是基础,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才能给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只有个人和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才能成为现实。

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前提”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本质论中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的前提。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构成生产力二大要素即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中,人是首要的、能动的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人的主体能力是生产力的核心,生产力的主体也是人本身。解放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是发展人本身的才能,也就是说,要把人,特别是生产者从陈腐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更大的自由,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开发自身的潜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解放而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三个前提条件、“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问题、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经济前提”,马克思认为是这三个条件中也是最具有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经济基础。他指出;首先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人们要为谋取基本生活资料而进行各种斗争,因此,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但是,当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仅仅能满足谋生的需求时,人还是谈不上解放和获得发展的,只有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谋牛劳动所占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才会增加,“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只有有了时间才能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生产力发展获得极大提高时,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因而,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并指出社会主义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后,必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马克思上述观点上完全吻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早在1952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是使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实际还只处于马克思所预见人类社会三大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第一形态向第二形态过渡的时期,还在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邓小平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要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和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根本的途径只能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要实现我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要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也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因而,邓小平历史唯物高度出发,批判了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搞“穷过渡”.甚至荒谬地把集体贫穷当作社会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等一些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谬论,并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忘了社会主义目的。

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人获得全面发展最起码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质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这是保证人获得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最起码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类进人了私有制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促使原始社会的崩溃.推动了人类进人了文明社会。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必然引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以及阶级剥削的产生,从而形成了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而又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只从事一些生产管理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工作,他们把脑力劳动看作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极力贬低体力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他们在精神和智力方面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由于完全不参加体力劳动,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成了离开别人就不能生活的寄生虫。因此,他们只能是片面发展的人。至于被压迫的奴隶,他们既无生产资料又无人身自由,而被奴隶主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除了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外,根本不能从事任何的脑力劳动,被剥夺了享受教育和参预国家大事的一切权力,因而,他们也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把奴隶从非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封建地主给农民一些人身自由,使农民能够在比奴隶自由得多的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使人们长期陷人愚昧落后的状态,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阻碍了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第一次分工即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人口陷人数千年的愚昧状况使城市居民受到各自的专门手艺的奴役。它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体力发展的基础。”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又使大多数人失去全面发展的可能,正如恩格斯说“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也随着也被分成几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它一切肉体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人的这种畸形发展和分工齐头并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集体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两极分化,不仅造成人与物的对立,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出现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人)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矛盾和对立中,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是以“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为条件和代价谋取少数人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后,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将被清除,人们打破了旧的社会联合体,组成新的社会联合体,使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思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里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也认为,只有通过统一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们才能“共同而有计划地定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需要阶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人,这种人已不是彼此隔绝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可以自主地、自由地参加生产劳动。这种生产既是自由个性的要求,也为别人提供了生活、享受和发展的资料,既体现了为别人存在,又体现了别人为他人存在,因为别人的需要,别人对他的产品的享受和评价,又成为他发展的条件。因而,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过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又可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也只有当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时候,才能说真正地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因而马克思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

四“共同宫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途径和具体手段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基于社会主义社会“既以人为主轴,又以人为目的”的理论上,并将其焦点放在“共同富裕”上,“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科学地提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科学途径和具体手段。因为,只有实现了“共同富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和提高,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就不会存在剥削和两极分化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这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惟一正确的途径。

当然,我们对“共同富裕”,要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不应仅仅从财富的占有方面来看,更应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因为财富同时也是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共同富裕就是要为社会每一个成员提供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并促进这种发展。反过来说,如果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不仅不能增进人类的福利,反而控制了人,造成了人与人的对立与隔绝,造成人的痛苦和异化,那么这种发展、这种富裕就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和人本身的双重浪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历史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共产主义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I因此,我们只有立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社会得到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不作不切实际的空想。邓小平同志当时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定为实现共同富裕,这既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又向人类解放迈进了决定性一步。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本着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开放,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过2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人民生活获得了巨大的改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所有这一切,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最现实的基础,因而,江泽民同志在新的时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因而,在“七一”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我党的历时上,党和国家党领导人首次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和历史文献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这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共产党人最高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