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陈贵敏  2011-03-13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只给学生讲出英语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但很少涉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语言离不开文化,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一种外语而不涉及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不可能的,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广义上的文化还指一切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习惯、权利义务、传统节日、道德规范、禁忌幽默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多数学生都能非常准确流利地说出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等句子,却不知这些句子适用的场合很少。一位应用语言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一针见血地说:“We teach English so badly because we teach grammar so well.”因此,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使他们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必须重视文化现象的研究和教学。只有这样,与英美友人交往中才不会闹出笑话或产生误解和不快。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讲授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时,着重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1.生活习惯的差异

这是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最普遍的,在教学中又是最常见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差异,以英语中最常见的yes 或no为例子。按一般中国人的习惯,初次到某人家中做客或和主人不熟悉时,如果主人问:“喝点茶吧?”客人通常回答:“不喝,别客气。”但一般主人都知道这是客气话,所以往往仍会给客人沏茶倒水。但一个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中国人,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却往往按照中国的习惯来行事。一个美国老总到北京一位员工家做客,主人问他是否喝点茶,他因为刚拜访过一位员工,已经喝了16 杯茶,的确不再想喝了,于是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说:“No,thank you!”但是主人还是沏茶,美国老总又是一直喝茶,喝了16杯。这位美国人回去对他的同胞宣传说,到中国人家中做客,必须喝掉16 杯茶。这就是中美文化差异闹出的小笑话,也从侧面说明中国人对英美生活习惯的文化上了解之肤浅。

2.礼仪的差异

学过一些英语的都知道Mr.是汉语“先生”的意思,但在使用时还要分清具体情况。美国曾有报道说中国人不会讲礼貌,不会尊重人。

一位美国著名教授来上海讲学,中国的接待人员都称他为Mr.,但他认为人们应该称呼他为Dr.或Prof.。因为按英语文化习惯,若某人有博士头衔或教授职称,应该称其为Dr.或Prof.以示尊敬,不应只称Mr.;如果还称之为Mr.,就是藐视他、贬低他。而在汉语中,先生已是尊称了,只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者才称为先生。这位美国教授一直愤愤不平,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不尊重人,这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3.个人隐私禁忌的差异

英美人士崇尚自由,看重个性发展,因此也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在课文中常见这样的句子: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但这样的句子在英语国家交际中很少用到。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问话是干涉别人的私事,触及个人隐私的。特别是对于女士,更不能问How old are you?否则她们会生气的。

4.传统节日差异

中英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共同节日如New Year′s Day 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情人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 ,Mother′s Day (母亲节) , Thanks Giving Day (感恩节) , Easter Day (复活节) 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对于别人送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道谢。

要教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教师首先自己应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提高交往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和风土人情。可以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晚会等。这些做法无疑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包括英美社会文化等其它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是全面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才是全面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