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的
佚名 2011-12-02
摘要:文章通过对参后还林地经营利用情况的对比,得出结果:对参后还林地实行集约化经营,采取树种搭配,长短结合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林地生产力;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抚松县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份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7°0l′-128°05′,北纬41°42′-42°49′,东西长87公里,南北125公里,总面积6148平方公里,是唯一的中国人参之乡。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林参之间的矛盾,经科学论证,省政府吉政发[1980]71号文件《关于抚松县实行以林为主调整林业用地请示报告的批复》从周边企业局划拨了49.4万亩国有林地社队,用作抚松参业三十三年轮作用地,这次调整林业用地后中,全县林参轮作面积为33.9万亩。
过去由于制度不严、管理滞后、重采轻造等因素的影响,只为生产木材而忽视了造林,造成了抚松县大部分乡镇33年轮作不能实现,有的乡镇濒临资源枯竭。为了尽快使这些地方走出困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林地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发展林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抚松县采取的是参后还林,在人参作货后,按照设计要求,栽植落叶松、云杉、杨树等速生树种,一般都是按参串的规格来确定造林密度。20世纪80-90年代,由于管理粗放,挂串时实行10尺挂串,这样每公顷可以产成品土900丈,造林规格一般就确定为1.5 m×2.5m,每公顷栽植苗木2667株;90年代后,由于可作参地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参农在挂串时为了节约土地采用了9尺挂串,使马道(工作道)和池面缩小,每公顷可以出参土1000丈,造林规格也相应确定为1.5 m×2.0m,每公顷造林密度为3333株,比过去每公顷多栽了667株。
从抚松县实际情况看,由于森林皆伐后用作参地,人参作货后在造林,由于种参时参农对参地施入了大量的肥料,因此土壤肥力很高,如果把造林树种选择好,科学的确定经营方向,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林地生产力。2002年我们搞了一个试验,参后地确定经营红松果林,由于红松属于慢生树种,生长前期需要蔽阳,我们可以在红松果林地里营造可以提前收获,又不至于影响红松果林生长的树种,我们在红松果林里套种4-6年云杉大苗,隔行栽在红松果林行距之间,经过5-6年培育,云杉绿化大苗高生长高度为2m-3m,可设计采挖出售。每公顷可以卖25元-30元×3333株=83325元-90000元。这在不影响红松果林的生长的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以在红松果林中间搞林药间作、林苗间作。总之,只要不影响红松果林的生长,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1988-1992年,抚松县泉阳镇林场参后还林时,主要造林树种是杨树和云杉,当时的造林规格为1 m×1.5m,一行杨树、一行云杉,由于经过多年管护,杨树已达到皆伐年龄,按目前人工杨树达到皆伐年龄计算,每公顷出材150m3-200m3,按目前市场售价450元/m3扣除人工费、育林费,实际每公顷收入60000元左右,这期间,云杉也已高达4m-5m,胸径6cm以上,由于生长过密,前几年又隔株挖出一部分云杉苗,每公顷1665株×30元=49950元,收入十分可观。
通过几年来对不同林分类型标准地的经营情况与林木生长情况的调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造林地实行集约经营采取树种搭配的同时,长短结合等措施,可以在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使林地能够创造出单位面积内的最大经济效益。
在林业生产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营林生产的战略性转变移、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对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设立长期观测标准地,积累基础数据资料,不断探索生产经营新技术、新方法、新科技,是解决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