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及化学考试标准述评
刘继和 代续宝 2008-06-05
德国后期中等教育(第11至13学年)(相当于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由完全中学承担,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关心、能力、适应性以及将来的去向进行教学。在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最后两学年,学生须选择学习两类科目,即基础科目(由基础性课程构成的学科科目)和达成科目(由较难的专业性课程构成的学科科目)。根据这两类科目和完全中学学业结束时进行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Abitur)的总成绩,决定学生能否获取大学入学资格。2003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颁布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并已于2004年秋开始实施。
下面以该州为例,对德国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进行概述和梳理,并分析和总结两者的特点。
1、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与前期一样,都力图从人格形成和一般教育的立场来揭示化学课程的教育意义,即旨在通过精确地解释物质世界,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关注并考虑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以及了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等。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新课程标准对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基础科目和达成科目的化学课程内容分别作了规定。
1.1基础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基础科目化学课程内容归纳于表1。
表1基础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生物分子
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3类天然物的分子结构;记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的生物机能;用简单实验方法鉴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特征
合成高分
子化合
用特性、类型区分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将“生物分子”中涉及到的缩合、加聚、水解原理迁移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用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及特征制造各种材料;列举利用聚合反应原理实例;进行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合成实验;说明大量利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利弊;评述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废弃物的可能性
化学
平衡
说明化学平衡条件;在化学平衡中利用质量作用定律;将勒沙特列原理应用到各种平衡反应中;说明氨合成的社会意义;列举氨合成中影响平衡的因素,说明技术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揭示哈伯和波施的业绩;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定义酸碱;进行酸碱反应实验;列举各种酸碱平衡及相关平衡反应
电化学
用化学式阐述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把电子授受概念应用到氧化还原反应中;说明强制性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记述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氧化还原反应;评价燃料电池在未来能量供应中的意义
1.2达成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达成科目化学课程内容归纳于表2.
表2达成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物理
化学
定义开放、封闭、孤立系统;从化学和能量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设计、实行与评价热量测定;利用能量守衡从生成热计算反应热;记述焓;理解化学反应中焓变;利用亥姆霍兹方程;举例、表示能量想法的界限
化学
平衡
进行化学平衡的微型实验;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平衡中的作用
酸碱
平衡
表述酸碱反应中供给体和收受体及其原理;根据pKs和pKb分类酸碱;计算一价强酸和强碱溶液的pH;近似计算弱酸和弱碱溶液的pH;将酸碱理论应用于指示剂;举例、说明缓冲溶液及其意义;设计、实施酸碱滴定实验测定浓度
天然物
列举对生物最重要的巨型分子单体,并用投影式表示其结构;记述单糖、双糖、多糖的生产和利用;认识糖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投影式表示单糖和双糖;说明肽键;说明蛋白质的一至四级结构;说明蛋白质变性及其意义;从分子空间结构说明重要物质对生物的机能;列举物质再利用;利用缩合反应原理说明通过简单过程的反复而产生多样性的原因;说明OH-键;用模型说明和表示DNA结构;说明DNA存在及其意义
芳香族
记述苯的特征、生产及利用;以苯等为例说明与化学物质相关的健康问题;以专业基础知识讨论对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列举以前所使用的化学键原理解释芳香族化合物的界限;从特殊分子结构来说明苯的特征;记述在自然界、日常生活与技术中重要芳香族化合物及其意义与利用,并能对其进行系统命名和按结构分类
合成高
分子化
合物
列举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根据结构和反应功能表示聚合反应的步骤;将可持续观点纳入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之中
电化学
用氧化数确认氧化还原反应;记述原电池结构;说明标准电极结构和作用;利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表来预期电化学反应;记述电化学方法储存能量的可能性;说明原电池中离子浓度和可测电位之间的关系;实行与评价电化学实验
注:达成科目记述的化学课程内容是基础科目中没有涉及到的,即此表省略了与基础科目相同的内容部分。
1.3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宽泛。基础科目里纳入了化学平衡、电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就这3个领域,达成科目纳入了基础科目中所没有的、更加高深的知识,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和与物理化学相关的化学能。
(2)课程内容偏深。例如,物理化学中的焓和亥姆霍兹方程;化学平衡中的酸碱质子理论和缓冲溶液;电化学中的氧化数、标准电极等。
(3)与生物学科联系密切。例如,基础科目中的“生物分子”单元和达成科目中的“天然物”单元。这2个单元旨在从化学观点看待生命现象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化学物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4)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例如,与化学相关的健康问题;对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日常生活中芳香族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与意义等。
(5)注重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例如,用简单实验方法鉴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进行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合成实验;设计、实行与评价热量测定;设计、实施酸碱滴定实验测定浓度等,都贯彻了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
(6)渗透STS教育。例如,大量应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利弊;燃料电池在未来能量供应中的意义;物质再利用;可持续观点纳入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等。这些内容都是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工业与技术的发展,是公民应具有的科学素养。
(7)注重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课程内容中多处让学生自己讨论物质、反应原理等的价值和意义,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科学价值观。
2、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
德国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以下简称“考试标准”)揭示和规定了考生应具有的能力以及试题的内容、范围和程度等。无疑,了解这个考试标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范围和水平。
2.1化学考试标准对能力的要求
能力Ⅰ:专业知识(使用化学知识);
能力Ⅱ:专业知识(利用化学的认识方法);
能力Ⅲ:交流(在化学中进行交流和关于化学的交流);
能力Ⅳ:反思(与化学知识相关事物)。
2.2化学考试标准对试题内容、范围和程度的规定
(1)试题内容、范围
物质结构特征;化学反应;实验活动方法;生活世界和社会。
(2)试题程度
要求Ⅰ:与学过的内容相关联,再现知识、活动技能与方法。
要求Ⅱ:与已掌握知识相关联,选择与整理内容。即在新状况中应用已学知识。
要求Ⅲ:在全新情况下,有意识地主动选择和运用已学过的方法。
2.3化学考试标准的特点
(1)能力的要求逐步深化。由使用专业知识,加深到利用认识论,再到交流和反思。考试标准注重从实证、逻辑和批判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求收集、整理、传达化学信息的交流能力;还要求在生活、社会与技术关系中以及可持续性想法中思考化学意义和价值的反思能力;并把交流、反思与化学知识方法一样作为主要能力,揭示其中内涵,意义深远。
(2)试题内容范围全面。从物质结构特征、化学反应、实验活动方法、生活世界和社会4个维度选择试题,涵盖基础科目和达成科目的课程内容。
(3)试题程度渐深。由要求已有知识再现,到对已学知识的再构成,再到已学知识的应用。试卷编制过程适当分配各要求中问题,从整体看,试题难易适中。
(4)试题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文献资料解读,又有实验解答;既有专业术语问题,又有变化和反应的理由等理性问题;还强烈要求将已有知识整合后观察和解决所设定问题的能力。另外,试题还重视借助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笔试和面试考查学生的交流能力。
(5)各方面高度一致。考试标准明确规定要求的能力和试题的内容、范围和程度,并都与新课标紧密相连,体现出高度一致性。
在后期中等教育阶段,完全中学主要是为了向高等学府输送人才。因此,其课程内容设置与大学入学考试紧密相关。要获取大学入学资格,不仅需要后期中等教育学业结束时进行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的成绩,而且平时的学习成绩也很重要;不仅需要重点学习特定科目的成绩,而且其他学习科目的成绩也很重要。另外,德国大学入学资格考试的实施由各州进行,部分州实施统一考试,不过大多数州的最终考试是由各个学校实施的。因此,试题因州或学校而异,但都依据上述化学考试标准出题,故试题的内容、范围、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