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杨承印 孙亮 2008-06-07
摘要:在目前已有不同版本化学教材面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教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可通过构建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体系来解决。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体系的整体思想是确定评价层次和建立评价模型。评价层次包括一般性调研;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的收集;综合评价。评价模型由静态资料的定性定量获取维度与动态资料测评指标所组成。评价的操作过程为:了解化学教材;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和动态资料;作出综合评价,为选定教材做好先期准备。
关键词:化学教材;评价体系;静态资料;动态资料
Abstract:Different editions of chemical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published at present. How to choose teaching materials to accord with the local needs has become a problem urgently to be solved.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constructing assessment system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To develop the assessment system is to set the assessment level and design the assessment model. Assessment level includes general research, collection of static materials and dynamic material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ssessment model is made up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ccess degree of static materials as well as assessment index of dynamic materials.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understand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collecting static materials and dynamic materials reflecting the quality, making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aking good preparation for selecting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s; assessment system; static materials; dynamic materials
新课程理念将教材的定位由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变为教学中的材料。这样,依据同一个化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便会出现多种风格不同的教材。作为某一特定地区或化学教师个人,如何选出适合本地的化学教材,这就涉及教材的评价问题。教材评价是对教材能否满足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做的判断活动。在不同的教材评价中,评价的目的意义(为什么评价)、内容对象(评价什么)、评价者(谁来评价)不同,评价的程序方法(怎样评价)就会不同。从教材的使用者来看,评价化学教材的目的主要是考虑教材是否适应本地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是否适应本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便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
要建立一套化学教材评价的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确定评价的层次,二是确定评价的模型。评价的层次指的是评价的步骤;评价的模型指的是评价的要素,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化学教材。由于评价层次确定后,其每一步的实施都需要具体的评价要素,所以评价模型是更基本的研究内容。因此化学教材的评价体系应是以评价层次为基本的大框架,每一步的具体评价应当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的体系。
从上面的观点出发,笔者提出化学教材评价的层次为:1.了解化学教材,进行一般性的调研;2.建立评价模型,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资料(指从化学教材本身收集资料)与动态资料(指从化学教材使用过程中收集资料),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对化学教材作出一个综合的价值判断。[1-2]
一、一般性调研
1.化学教材的基本资料:即教材的名称和册数,出版制作单位,出版时间、地点和主编等。
2.化学教材编制背景:包括编写动机,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等。
3.化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包括所依据的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编排原则和方式,使用方法等。
4.化学教材基本内容:概述教材目录内容。
二、建立评价模型
(一)静态资料的收集
静态资料的收集是指从化学教材本身收集资料。化学教材广义上泛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既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实验册、阅读材料等文字材料,也包括录音带、录像片、教学影片、电脑教学软件等音像材料;狭义上一般指教科书。本文仅从狭义的定义出发,对化学教科书的评价进行讨论。由于中学化学教材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它应该充分地展现学科的知识精华和为学生提供一种化学学习和建构的资源,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道德的提高,即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以及制作的工艺水平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教材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这应是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达到这样的评价目标,就必须考虑应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化学教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评价模型中的评价要素或评价维度。化学教材主要是由目标、课文、结构、习题、实验五个部分构成的。这五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化学教材的质量。[3]依据化学教材的结构特点,笔者提出化学教材的评价可包括五个维度:目标维度,内容维度,结构维度,习题维度和实验维度。因此静态资料的收集就是找出化学教材在上述维度内的具体资料和数据,并对其进行整合与价值判断。
1.定性分析评价
(1)目标维度
作为学校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化学教材在特定教育目的的背景下,为实现特定的课程目标服务。从不同的目标出发,对同一化学教材可能会产生相当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因此,应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作为化学教材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具体可包括以下两点:①全书目标是否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计划和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②教材各章节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内容维度
内容是教材的主要成分,对此维度的分析评价是很重要的。前面已知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以及制作的工艺水平是否符合当地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是评价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化学教材内容的分析评价上,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去评价。
①知识性: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础文化科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化学教材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是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知识是否客观、准确、符合科学性?是否符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中所取得的共识,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选用的化学知识的编写方式是否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与化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像传统化学教材那样在知识学习中渗透这些方面的目的要求?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中对人的发展的一般要求?是否注意了内容的弹性(必学与选学的问题)?在注意知识的智力价值、非智力价值的同时,是否注意到知识的实用价值?是否考虑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知识间的协调和平衡?
②思想性:是否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来介绍有关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通过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教材以什么哲学观点为指导?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其他的思想观点?教材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材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行为?教材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人类其他文化的尊重?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关心全人类的胸怀?化学教材是否体现了人类共同发展的意识?是否体现了对人类共同享有的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是否对化学科学的评价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
③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教材是否准确地判断了学生未学习前已具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恰当地预期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其抽象程度和认知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教材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搭起认知的桥梁,帮助学生从已知出发去认识未知,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否通过行为的变化来达到化学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的提高?教材是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否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这一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④教材工艺水平:名词、术语、单位、符号等是否科学、准确、统一,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教材的语言是否准确、通俗、生动、流畅,文字字号大小是否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年龄,适合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照片、插图和图表是否直观、形象?与教材内容是否紧密结合?数量是否合适?教材的外观和版面是否美观、整齐、清晰,方便学生使用?教材的印刷是否清楚?纸张是否耐用?错漏情况如何?
(3)结构维度
有文献从教材内容、教材程序和教材形态上来建构一般教材的结构层次,[4]化学教材的结构主要指所选知识、内容的编排,它包括:物质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编排顺序是否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章节之间是否具有严密的、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是否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使知识逐步扩大和加深?是否重点突出,解决难点,问题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否适应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将教材由过去注重知识功能向注重学生活动功能转变?栏目的设置是否恰当合理?
(4)习题维度
习题是否与课文内容相匹配,体现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习题数量是否适宜,既符合教学的要求,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习题类型是否灵活、多样,不仅提供纸笔形式练习,而且将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进来?习题编排是否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习题是否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习题是否和网络相联系、与虚拟空间相联系,培养了学生化学科学的信息素养?
(5)实验维度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验是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化学事实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实验是否现象明显、操作方便,适合教学需要?实验编排是否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是否采用启发式,促进学生通过思维和活动获得经验?实验过程是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探究形式还是通过验证形式或是两者兼有?
2.定量分析评价
(1)总体统计:教材中各章出现的基础理论知识、物质知识、习题、实验、阅读材料等部分所占的页数及百分比,各部分内容的分量和比例是否合理?是否体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思想?
(2)分类统计:统计教材中各章出现的不同层次的概念(理论)的数目(只统计每章中出现的新概念的个数,不重复统计)。
习题统计:统计教科书中各章出现的各种类型习题的数目。可以把习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课后习题、复习题和总复习题三类;另一类是按照习题的要求和形式,可分为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鉴别题、计算题、图解题、推断题、实验题和课外研究性学习十种类型。统计教科书中各章出现的不同层次的习题的数目。把教科书中的习题按其对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重现题;应用题;综合题。
实验统计:统计教科书中各章出现的各种类型化学实验的数目。根据实验的形式把它们分为:基本操作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验证性实验。
统计学生活动的次数,体现教学主体各类活动的比例。化学教材中学生活动一般包括下列五种类型:做一做(实验)、议一议(讨论)、练一练(练习)、想一想(思考)、读一读(阅读)。
统计教科书中各章出现的各类插图的数目,体现可读性和工艺水平。化学教材中的插图一般有下列八种:实验装置(操作)示意图;说明抽象概念(原理)的示意图;说明某一过程或者现象的示意图;表示某些变化规律的曲线图;表示物质结构(物体形状)的示意图(照片);表示物质用途(性质)的示意图;表示物质组成(含量)的示意图;作为习题或供思考的图(在进行统计时根据具体教科书而定)。结合定性分析的标准,对定量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作图处理,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揭示教科书的特征。
3.评价方法
对于静态资料的收集,研究者可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分别收集,然后通过研究讨论会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完善,这项工作可以在校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也可以在市、区内以教研室为单位展开。在国外,为了评价过程能听取各种意见,以便阐明化学教材的优点和缺点,常常在组织评价小组时事先就安排有各种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的评价者参加,通过公开进行的相互诘问过程,相互对立的评价者都尽力出示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并揭露对方任何经验材料和逻辑上的假象,从而使定量和定性的材料真实可靠。这种评价方法在理论界,常常被称为对手式评价。[5]
(二)动态资料的收集
所谓动态资料的收集,是指从化学教材与各种影响制约化学教材使用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去收集反映教材质量的资料与数据。由于化学教材的价值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进行化学教材评价时所需要收集的不仅是直接从化学教材中抽取出来的静态资料,更需要收集反映化学教材使用过程的动态资料,作出进一步分析。因为在化学教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教材与诸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育目的、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使各方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化学教材的质量和问题,可以说,动态资料的收集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并且容易定量化。动态资料的收集可通过以下步骤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
1.确定实验班。为了比较科学地测试和评价化学教材的使用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验班。其任课教师应将实验班和比较班进行比较。
2.制定和落实试教比较条件。为了化学教材试教顺利地进行,保证试教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实验学校需要满足以下具体要求。(1)保持实验班的基本稳定,以便取得连续资料。(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化学课程标准。控制课时,一定要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得占用其他活动时间。(3)控制教学用书,只使用规定的教科书及配套的教学用书,不得同时使用其他教科书和配套用书。
3.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测验是评价资料的一部分。学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测验,测验命题的依据来自化学课程标准,目的是检查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教材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情况。各实验班和比较班将考试成绩分别填入学生期末成绩统计表进行分析评价。
4.设计问卷调查。为便于收集和整理化学教材评价的数据和材料,学校可根据化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内容,设计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化学教材实验问卷调查,如:实验班教师调查问卷;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
5.数据的处理。学校要落实责任人,明确职责和任务,保证测验考试和问卷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成绩统计和问卷调查表及时回收,作出统计报告。
6.研讨和交流实验工作经验。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进行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流讨论,进行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讨论。
三、综合评价
将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从目标、内容、结构、实验和习题这五个维度对化学教材进行归纳说明,与一般性介绍不同。一般性介绍中收集的是化学教材的编者所声称的东西,而此阶段的说明是经过调查与分析之后得到的情况,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看法。通过两者间的比较,可对化学教材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可以对化学教材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定性的说明,也可以是定量的评定。
(一)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化学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目标、内容、结构、实验以及习题五个维度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测验结果的分析评定,说明化学教材的目标与效果的相互符合程度。
3.总结对化学教材的支持和反对的主要意见和改进建议。
(二)定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配合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计分方法,进一步给化学教材评级。比如,把化学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实验和习题五个维度各分为五个等级。评为最佳一级的得5分,最差一级的得1分。整套化学教材的总分为:M=D·ΣriAi公式中的Ai表示在“五个维度”的某一维度上的得分,ri表示该维度的权重,D为“否决系数”。当被评估的化学教材有重大错误而必须被否决时,取值为零;在其他情况下取值为1。一般来说,认真的等级评定应由比较权威的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来进行,其标准应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本文仅提出了一种对于化学教材进行分析评价时可参考的评价层次和模型,以便教师在实际选择化学教材时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化学教材评价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体系,尤其是各项指标的权重问题研究和讨论还很不充分,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施框架[A].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7—129.
[2]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6—445.
[3]孙树萍,石德宽.化学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68.
[4]苏鸿.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2):9—13.
[5]任长松.课程教材编制过程中的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1996,16(7):6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