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化学演示实验
未知 2009-01-05
[摘要]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科学课堂教学独具魅力之处,做好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和创新思维。因此,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如何进行演示实验。
[关键词]演示实验 教学手段 学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而化学演示实验是配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示范操作或个别学生做演示而其他学生观察思考的一种实验形式,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成功演示实验,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安全可靠,力求成功
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次感知,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是很深的。这就要求我们化学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备课,而且要比平时考虑的要更多。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多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药品等都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成功。
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对实验有直觉兴趣,喜好观察那些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而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了解,往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要有标准的示范和引导,做到目的明确,一步步指引学生学会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演示实验的观察要素可分为:
实验前:(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点燃、加催化剂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做反应仪器、有何特点);(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的先后顺序)。
实验中: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沉淀析出,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等)
实验后:(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仪器拆分顺序;(3)仪器整理。
由于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要求具体,引导得法,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都得到了全面准确的认识。
三、操作生动直观,现象易于观察
1.装置整洁醒目,重点突出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讲台布置应合理而美观,布局比例适当而协调,实验装置正确而整洁,所用仪器清洁而明亮,凡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物品,一律不要放在讲台上,以免干扰,并把主要观察部分放在显著的位置,再配以教师熟练而利落的操作,所有这些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采用辅助手段,提高可见度
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有70%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时,一只小小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要让后排的学生清楚地看到是不可能的,只有靠教师的口述,才能传达给后排的学生。对现象细微或瞬间即逝的实验,要使演示实验现象清楚,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一些使对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
(1)投影放大
可利用幻灯片投影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例如,课本上的胶体电泳实验,将其放大投影,通电后氢氧化铁胶粒定向移动,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2)对比观察
有些实验现象不进行对比将很难观察清楚,如中和滴定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需要做空白实验予以对比;讲述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时可做对照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还有一个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带到学生中去或允许学生轮流到演示台前观察,务必做到人人看得清,人人看得懂,不能走过场。
四、操作规范,准确定量,速度适中
教师在演示时应力求操作准确、规范、熟练,以起到示范作用。例如,手拿滴管的姿势、熄灭酒精灯、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等细微操作,错误都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速度适中,是指实验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应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动作,而且在演示实验中应尽量把定性实验改为准确定量的实验。在老师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中,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新奇、愉快和向往的审美感受,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兴趣盎然
在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演示实验应尽量增加趣味性,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如演示氯水的漂白性,可增加魔棒画画(在红纸上画画)的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氯水的漂白性,而且对实验感到了极大的兴趣。
六、改进更新,安全环保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是符合装置简便,操作容易,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的原则,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教师可自己动手改进更新一些演示实验。如铜片与稀硝酸的反应(1)先将铜片放入 5mL注射器内,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然后吸入2mL的稀硝酸,迅速将注射器针头插在胶塞上,可看到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注射器活塞被后推有无色气体生成,同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2)反应完毕后,将作反应器的注射器从胶塞上拔出,拉动活塞吸入空气,可以观察到注射器内无色气体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2NO + O2= 2NO2
七、引导参与,提高效益
以教师为示范操作为主的化学演示实验,也应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边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发生和变化过程,做到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特别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到讲台和老师一起操作,不仅能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平等的爱,在融洽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例如,银镜反应是含醛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一个难点。而实验中产生银镜这一现象,对学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不能很好地结合观察后的讲解,就容易失去这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由于实验现象明显,完全可以通过以下的讲解突破教学难点:既然产生了银,说明银元素发生了还原反应,因此乙醛必然被氧化,而乙醛的氧化产物只能是乙酸。由于银氨溶液中的银元素被还原,氨分子必然释出,乙酸和氨分子必然结合成乙酸铵,此外还应有水生成。这样,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这一反应必然印象深刻,记得牢固。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训练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同时,应当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综上所述,我感到,化学演示实验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力争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多方位的教育,这对当前“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勤霞.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社.
[2]廖可珍.情感升华 艺术结晶.江苏教育出版社.
[3]龚维新.加强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