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周燕华 2012-05-24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为此,每一位老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地震时,可用低沉的声音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灾难性的大地震在河北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得24.2万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么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凝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世界气候之前,我首先引用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助长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得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引用了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令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在学习地下水时,可提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在科学上是否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在学习农业生产时,对于集约经营可用“精耕细作”来说明,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来表达;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样描述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四、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回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讲完人类与环境后,我选择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了地球,还有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了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启迪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到了巩固。
六、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丰富,比如课外活动小组(气象观测、天象观测、环境监测、地震监测……)、地理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野外观察等。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开展起来,却要尽力去打开局面。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