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理念下的农村中学美术教育
孙锋刚 2012-05-17
摘要:新课程紧锣密鼓地在我校实施已经是第二年,就实际情况而言,我觉得进展不大,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已。从管理者到教学一线的教师乃至学生,对这次新课程改革只是一时的激动而已,如过眼烟云,几乎又回到了原来的学习状态。新课改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标准要着眼于未来人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创新意识的整体培养,美术素养必须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中生成。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美术教育实施忧虑创新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对整个国民艺术教育水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学习在中学时代能接受的欣赏教育,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又可以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将对学生将来艺术观念、艺术修养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理念指导教学。现我就所带的美术鉴赏这部分内容谈谈新课改理念下的一些思考。
目前,教育管理者的意识落后,目标的不明确,尤其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偏见与认识的落后,陈旧的指导思想阻碍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简单地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建立兴趣小组就可以了,甚至模糊地认为只是画室里的活动,大多数领导都忽视了“美”这个要求,甚至不知道“美”所包涵的意义,只一味地强调“智”的教育。在这几年,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是重视高考所要涉及的科目,美术形同虚设,大部分人只看做是美术专业生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因而导致新课程的推行出现了极大的阻力。
从一方面看,美术课程的设置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其只是结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使之无法接受和理解艺术鉴赏中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加上教师对教材处理环节的欠缺、教学资料及资源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在理性的支配下变得乏味,学生往往没有兴趣学。
我个人认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是使教育者获得审美知识的教学,是使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这就要求美术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欣赏上,而且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感受艺术家和作品的内涵。
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气氛差,美术教师师资队伍薄弱。我校只有一名美术老师,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至五名美术老师相差甚远。课程的开设也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只能学习鉴赏课,加上学生层次不齐且多数来自山区,对美术认识差别大,只知道是专业生的学习对象。而且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美术课,大多数学校连必要的工具也没有,甚至教材都不齐,更不用说其他了。 面对实际困难,学校只能开设美术鉴赏课这个模块的学习,因此,新课程实施难度大。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曾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美术培训活动,想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在大力提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课程改革,推动农村整体教育向前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美术教师艺术观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也迫在眉睫,对于传统的“写实”艺术观念要有新的认识,对现代艺术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并就美术教师角色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不仅要付出和承担风险,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要把美育教学推向新的起点,让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传统的教学观念发生彻底的转变。
目前,教师的转变只是单一的因素,我们更要着眼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美术是强调个性化原则的,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我们应尊重和提倡在美术课堂上能表现出个性和差异。教师应当给予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同时,在评价制度上要适当放宽,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性评价。另外在作业布置上量要适中,结合课堂上批改、面批和作业讲评为主。老师要争取和学生直接交、沟通,及时发现授课中的不足和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要给予耐心的帮助、鼓励,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信心。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好多学生对美术作业不够重视,拖拉和欠交作业现象比较严重,对美术教学工作极为不利。这也是我这两年来常思考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量的加大,学生对评价体系也较为反感和不适。我也觉得老师对学生的意图往往难以把握,对作业的评价不准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应在强化评价的内在鼓励作用上下功夫。为了突出学生为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我尝试改变这种传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解读自我、全面增强素质教育的健康和谐的路子。
总之,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作为美术教师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必须转变观念,同时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引导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用美的眼光、美术语言、美术手段来看待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美术教育呈现出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