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教育
唐祥义 2011-12-15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在欣赏课和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情感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在欣赏作品时落实情感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全景式构图使学生为祖国北方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山川景物面貌而自豪。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趣。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中受到良好教育。
大型泥塑《收租院》通过114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被迫交租、验租盘剥、算账逼租及走向斗争等四个主要内容的展开,逼真地再现了解放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敲骨吸髓的剥削的情景。在教学中,当我与学生共同欣赏这组雕塑作品VCD光盘时,许多学生泣不成声。思学生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并懂得了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感人的农民形象:他那爬满皱纹、被太阳烤得发黑的脸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无怨无悔的眼神,稀疏的黄胡须、干裂的嘴唇,一只树皮似的满是泥的大手端着盛满水的大碗,耳朵上夹着用过无数次的圆珠笔。
通过欣赏,学生不仅能领略到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得到致美的享受,而且能发现这幅思想深邃的作品所描绘的“父亲”已不再是哪一个人的“父亲”,而是我们大家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其实就是我们的衣食创造者。这样的欣赏,能使学生在灵魂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在技法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的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在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
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此时此刻,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情感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3在传授方法上落实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除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落实外,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的传授方法上广泛进行。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