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九文  2012-11-08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导入新课、悬念设置、诗歌激趣、直观教学、联系热点、活动延伸等方面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列夫·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那么,怎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导入要巧妙

戏要吸引观众开场白得精彩,课要打动学生导入得巧妙。在引导学生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很有气势的书法作品“沧海桑田”,让学生们觉得很新鲜,接着请大家来说说这四个字的意思,渐渐地步入学习的主题“海陆变迁”。这类导入巧妙之处就在于先声夺人,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是换成普通的开场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海陆变迁……”就平淡得多。

二、悬念巧设置

侦探小说之所以赢得那么多读者的心,主要是一环套一环的悬念。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对学生抛出一些悬念,那么一定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在介绍“外力作用”时,带来了两块花岗岩,形状相似,但其中一块已风化。在课堂上,我面对着大家拿起一块,用手一捏,立刻成为粉末,同学们非常惊讶,悄悄议论说老师有神功。于是我抛出了第一个悬念──这石头是货真价实的吗?一位同学上台来捏了一下另一块花岗石,涨红了小脸也无能为力,说明石头是真的。接着我就抛出第二个悬念──老师有神功吗?大家讨论下来的结果可能没有,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提示这是大自然的神力,趁机抛出第三个悬念──是什么原因使这块石头不堪一捏呢?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结论是风和流水的作用。可见悬念使学生们兴趣越来越浓,而悬念的解决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印象也更深刻。

三、激发想象力

倘若教师能给孩子们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同样不可低估。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我尝试了一回想象教学。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把自己想象成小水滴吧,到世界上自由地旅行一次,可别忘了回家哦。”于是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说说自己的“小水滴奇遇记”。此刻我只是在旁边因势利导,如让大家说说“小水滴现在到什么水里了?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叫什么循环”,出人意料之外的想象情节不断出现,引得大家掌声阵阵笑声片片,我也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跃跃欲试,兴趣之浓可见一斑。 四、文艺增趣味

诗词、歌词、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文学艺术往往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对好奇的学生来说正合胃口。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北方地区的描写多么生动啊。“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熟悉的歌声一起,同学们仿佛身临青藏高原,对“世界屋脊”有了形象地了解。故事和传说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也很大,在介绍“大陆漂移”时,可给同学们讲述魏格纳在病床上产生灵感从而提出大陆漂移假想的故事。讲到“太阳及其表面活动”时提到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们立刻会和教师发生共鸣,几乎会和你一起把故事讲完,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讲课作良好的铺垫。

五、热点巧联系

我们面对的是个多变的世界,热点新闻不断出现,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往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我在讲解“区时的换算”时,引入了欧洲杯足球赛,让同学们去查东道主希腊所在的时区,然后根据时差把球队比赛的时间换算成北京时间,并拿出信阳广播电视报进行对照,果然相符,同学们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时区的查找和时差的换算变成了趣味活动,我甚至让同学们想象要是中国人想舒舒服服在黄金时间(晚上七点)看球,欧洲人得几点开球,他们愿意吗?大家带着问题去计算,真可谓乐此不疲。

六、活动来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以致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适度接触、观察地理环境,能生动直观地扩大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如在学习“地下水”这段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们作了一个课外调查。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头去调查自家附近的井水,要求记录下井的所在地、水色、水温、井深、水深和井栏圈的形状等,然后对水质作一个粗略地判断,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颇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地理课堂中采用多种激趣方法,必定会使他们对地理课产生浓厚兴趣,真正喜爱这门功课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