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分析:指纹刷脸生物识别技术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佚名  2015-06-26

小炫酷的生物识别

科技圈这两年最炫酷的,当之无愧是生物识别技术。一些手机已支持指纹解锁、指纹支付,但尚未大面积普及。

身份认证是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注册、登陆、支付等等行动都需要确认身份。但系统很难辨别用户输入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你永远也不知道互联网对面是个人还是条狗”。

生物识别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质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指纹、人脸、掌纹、眼纹、虹膜、人的DNA,各种可穿戴设备对人的健康信息的采集等,都将成为生物识别的数据。这些信息都是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并配合大数据,在身份认证时能做到精准识别一个人,而非一个账号。通过网络获取用户的真实身份变成可能,整个信用体系交易成本将极大降低。

炫酷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他们追求极致炫酷的用户体验,未来很多场景都可以刷脸刷穿戴式设备通过,更远的未来,甚至可以省略扫描过程,科幻场景完全可能变为现实。

小呼唤行业标准

谷歌新推出安卓M操作系统、苹果推出指纹识别系统,各大巨头都在试图开发生物识别,但国际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这个风尖浪口上,蚂蚁金服倡导成立了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联盟互联网金融分会(IFAA),试图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6月18日,IFAA由蚂蚁金服发起成立。合作伙伴包括三星、华为、中兴、OPPO、酷派等手机厂商,以及高通、握奇等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安全厂商、算法厂商、检测机构,试图将产业链各方融入其中。

蚂蚁金服安全产品技术部资深总监冯春培认为,传统互联网做的是识别账号,但账号有可能被盗,被他人操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要做得更安全,就需要识别人,了解是否是本人在进行操作。

“未来真正能识别一个人可能不是通过密码,也许通过其他的关于你个人本身的一些特征,你是独有的,别人很难去模仿复制。在这种意义上,生物识别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冯春培称。

小更安全?更危险?

安全与危险从来都是相对的。

青藤云安全CEO张福认为,生物识别技术可能让互联网变得更危险。网络黑客黑产一直存在,传统的账号信息泄露,可以通过修改密码解决,但生物信息泄露,难以更改。“你只有十个手指头,这些指纹信息都是唯一的,如果泄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基本没有方法可以修复”。

互联网发展史中,我们仍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

2007年,韩国引入网络实名制。其初衷是打击当时盛行的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

但推行实名制的同时,信息安全机制没有跟进。当时韩国黑产盛行,黑客们攻击网站,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大批量个人隐私信息泄漏,满网横飞。

网络实名制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发生巨大的矛盾,韩国民众被激怒,强烈要求政府取消实名制。

2012年8月,韩国不得不宣布取消实名制。

一项旨在让互联网变得安全的举措,反而让互联网变得更不安全。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如果只是追求炫酷,而忽视信息安全,将可能面临韩国当年的命运。

蚂蚁金服也意识到这点,“保护生物信息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必须比传统的账号保护更高级更严密”,冯春培说。

握奇数据开发了一套保护生物信息的安全系统,其高级产品经理杨子光称,生物识别数据非常安全,比如手机用户用指纹进行支付和交易,指纹信息会加密存储在手机隔离区中,不会上传到云端。

用户需要支付时,数据不会联网,会在可信执行环境中进行指纹数据的校验,“就像一个进行了物理隔离的信息孤岛,这个孤岛只有一个入口一把钥匙,“杨子光称,这把钥匙只在手机商的手中,即便手机丢失,也没有人可踏入孤岛获取生物数据。

目前来看,生物数据是相对安全的。但黑客攻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恐怕要不断提高防守能力才能阻止黑产侵袭。(来源:i黑马 文/王奕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