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职校化学“研究—互动”教学策略中教师的要求

顾瑛  2012-01-16

论文关键词:探究互动转换化学教学

论文摘 要:中等职校化学教学中,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模式可称为“广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特别是机械性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匮乏的原因,它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课程设置中,化学已经成为基础课,但它不同于中学的化学教学,它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它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由于一些原因,职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上较普通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和特殊的教学要求,怎样上好职校化学课是我们每一位职校化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必然落在充分利用探究—互动的教学策略上,挖掘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探索性等有利成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探究—互动的教学策略真正用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勇于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对化学课望而却步。

新的教学观、学习观认为:教学是要传递的,而且教师要做最必要的、最重要的传递。这种传递包括四个要素:信息、知识、价值和智慧。如果只传递信息和知识,不能传递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只能是“教书匠”。因此,要做到这四点,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书;必须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去发现、总结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价值;必须在读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使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

而“探究—互动”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种教学方式实际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教学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从职校化学教学的效益和作用来看,由于职校学生化学基础较差,这种探究互动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易于实现教者和学者之间的对话,提高学习效果;生生互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学生,教学的方式是最适宜的;学生在互动中的体验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教和学都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心情完全是放松的,因而更易体验到教和学的幸福与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下,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身教比言教的作用更大,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不同。

一、教师的角色与观念转换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方案,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验证过程的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构建起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体系,更重要以此为载体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通过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使学习化学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成为易事,乐在其中,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抑”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

“探究—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职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在中考中败下阵来的,在中学时被认为是“差生”。来到职校后,他们觉得自己基础差,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学习。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对策。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在课堂中涉及一些基础性、直观性、实用性、趣味性的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使他们保持学习的激情与欲望。作业布置一些属于基本要求和重在知识落实的基础训练,以保证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能基本完成。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学生都是小的科学家,教学不是在白纸上涂抹。特别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新的概念和理论时,都会有自己最初的想法和体会。学生的有些想法和体会很有新意,往往是教师预料不及的。教师要抓住这些有益的信息,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的创新动力和思维得到发展。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探究能力

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他们的科学素养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教师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探究能力提高的保障。化学教师要关注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走向,学习是探究的基础,是创新的生发地。其次,教师应注重在化学教学上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最好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加研究活动,教学相长。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探究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化学方面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了它们,那么我们的探究能力就会提高一步,特别是能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和思考习惯。

四、培养师生情感

职校学生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在相当一部分同学进人职校后,认为自己来上学就是要学习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将来有一条就业的门路,所以化学课学不学没有关系。对化学课失去积极性,懒于学习,表现在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发言、提问不举手、实验不动手、下课不复习,作业也是一抄了之。作为化学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多方面交流。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的心情调节到良好的状态,给学生以热情期望和关心,使师生情感水乳交融、心心相印。课堂外多和学生交流,无论是在学习上、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能给予关心和帮助,建立起一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总之,职校教师应首先要高度重视自身探究能力对职校化学教学的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在学习中、教学中、日常生活中、科技活动中游牧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习惯,最终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1]张咸海.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互动—探究”模式的构建.《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5.

[2]陈志刚.“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学》.2003.1~2.

[3]潘玲.化学教学中的“五程序教学法”.《广西教育》.2002.8.

[4]黄忠敏.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

[5]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6]王磊,王祖浩.化学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调查及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2.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