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雷黎明  2008-05-17

【摘要】 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提取工艺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Radix Isatidis

AbstractObjectiveTo make a review of Radix Isatidis in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MethodsThe documents we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by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Radix Isatidis possesses complex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s actions as antibacterial,antivirus and stimulating immunity,but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extraction process are not quite suitable and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Quality control; Extraction process

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1~7]

1.1 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 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1.2 氨基酸类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氨基丁酸、亮氨酸、色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1.3 有机酸类化合物吡啶3-羧酸、顺丁烯二酸、2-羟基-1,4-苯二甲酸、苯甲酸、水杨酸、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3-(2-苯甲酸)-4(3)喹唑酮、棕榈酸、亚油烯酸、芥酸、琥珀酸。

1.4 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γ-谷甾醇。

1.5 其他类化合物腺苷、多糖、板蓝根木脂素苷A、胡萝卜苷、远志醇、β正丁基-D-塔格糖苷[8]、板蓝根异香豆素A[9]、丁香苷、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10](2R)-2-O-β-D-吡喃葡萄糖基- 1,4-苯并噁嗪-3-酮、(2R)-2-O-β-D-吡喃葡萄糖基-4-羟基-1,4-苯并噁嗪-3-酮、松脂酚-4-O-β-D-芹菜糖基- (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尿苷[11]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作用[12]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 抗病毒作用

2.2.1 对一般病毒的作用[13]对板蓝根注射液作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并用抑制增殖作用。

2.2.2 对出血热病毒、单疱病毒的作用[14]将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和单疱病毒(HSV-2)分别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板蓝根针剂做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杀病毒作用。

2.2.3 对肝炎病毒的作用[15]板蓝根及地上部分(大青叶)有抑制HBsAg活性的作用,在体内胆红素单位时间排出量明显增加。

2.2.4 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作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宫内感染造成胎儿畸形、死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失败的根源。孙广莲等[16]以3-(4,6-二甲基噻唑-2-xl)-2,5-乙苯基-四唑溴(MTT)法检测,考察板蓝根煎剂(φ=50%)对HCMV的抗毒效应。结果表明煎剂在1:200稀释度时即有显著的抗毒效应。

2.3 对内毒素的作用[17~20]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

2.4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已证明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及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1]。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 mg·kg-1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如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HC)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HC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加小鼠静注碳粒廓清速率。多形核白细胞(PMN)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一项重要免疫功能,化学发光是PMN呼吸爆发的标志,产生多种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氧活性基团,板蓝根低极性流分对PMN化学发光有双向免疫活性,在低浓度时具有激活作用,在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22]。

2.5 抗癌作用在体外细胞培养时,板蓝根注射液(φ=50%)对小鼠Friend病毒感染后诱导产生的3CL-8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最低作用剂量可达1∶80;小鼠注射3CL-8细胞处皮下注射50%板蓝根0.2 ml,1次/d,连续7 d,对实体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腹腔注射本品对3CL-8细胞无杀伤作用,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物质[23]。

3 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国内各专家学者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有将下列成分作为质量的控制的方法。

3.1 以靛蓝、靛玉红为指标性成分的质量研究以靛蓝、靛玉红为指标性成分的质量研究的报道较多,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罗巍伟等[24]将板蓝根用70%乙醇提取,挥去乙醇后用氯仿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板蓝根的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铵-醋酸(70∶30∶1),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外标法定量,靛蓝进样量在0.015 2~0.304 μg,靛玉红进样量在0.016 6~0.331 2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样品中靛蓝平均含量为8.820 μg·g-1,RSD=1.05%,平均回收率为97.3%;靛玉红平均含量为1.862 μg·g-1,RSD=1.26%,平均回收率为96.6%。邓慧敏等[25]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将样品用定量毛细管吸取10 μl,对照品溶液1,3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采用双波长反射法线性扫描,λs=540 nm,λR=700 nm,测定样品及对照品峰面积值,用外标两点法计算靛玉红的平均含量为1.45%。另有程力惠等[26]研究在薄层色谱板上采用“展开-挖点”法取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得靛玉红含量为7.756 4 μg·g-1,回收率达96.58%。由于板蓝根制剂多为水煎煮提取,靛蓝、靛玉红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有文献报道板蓝根中的靛蓝、靛玉红主要存在于残留的叶柄、叶片和根茎中,根中含量很低[27],因此将靛蓝、靛玉红作为板蓝根的指标成分进行控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3.2 以多糖为指标性成分的质量研究板蓝根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板蓝根多糖也是评价板蓝根质量的一个指标。鲁建江等[28]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测得板蓝根中多糖含量0.809 9%,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1.86%(n=5),结果显示板蓝根中多糖含量不是很高。而盛家荣等[29]运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得南板蓝根中多糖含量3.26%,北板蓝根中多糖含量达12.76%,从而说明北板蓝根的多糖含量较南板蓝根高。尽管对板蓝根总多糖有一定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分离得到板蓝根的单体成分,也没有板蓝根多糖组成的报道,因此,以板蓝根多糖作为质控指标尚缺乏基础。

3.3 以氨基酸为指标性成分的质量研究氨基酸为板蓝根中含量较高的一类成分,达8.7%以上[30],《中国药典》中将氨基酸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和化学反应鉴别作为板蓝根质量控制标准之一,但无含量测定项。何轶等[31]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板蓝根中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等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在13批样品中,精氨酸、脯氨酸含量较高,其中来源于河北安国的样品含精氨酸最高达6.35%,来源于北京的样品含脯氨酸最高达4.57%,此法不需要专门的氨基酸分析仪,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3.4 以有机酸为指标性成分的质量研究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材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药理实验已证实,板蓝根中有机酸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抗内毒素作用。金薇等[32]以电位滴定法测定复方板蓝根冲剂中总有机酸含量,5批样品平均总有机酸含量为218.08 mg/袋,马莉等[33]对板蓝根中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含量为13.0%,RSD 2.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提取物中水杨酸含量为0.22%,RSD1.6%,并建议将有机酸作为板蓝根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依据。

3.5 指纹图谱控制质量的研究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发展迅速,指纹图谱是反映中药多种成分特点的一种质量控制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点内容。板蓝根及其制剂的质量很难找到一个指标性成分进行有效地控制,多成分综合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较为客观。曾令杰等[34]研究了板蓝根颗粒氨基酸部位的指纹图谱,由于氨基酸没有紫外吸收,以DNFB柱前衍生化的HPLC法,B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为分析柱、pH 6.4的醋酸钠缓冲液-乙腈(95∶5)梯度洗脱,紫外365 nm下建立氨基酸部位的指纹图谱,以角余弦系数和距离系数来计算不同批次的样品之间的质量一致程度,结果显示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此方法可有效地判断和控制板蓝根的质量及其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4 提取工艺研究

以板蓝根为原料的中成药制剂较多,如板蓝根颗粒剂、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片、清开灵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等,所有这些制剂均是以水提取的水溶性成分作为有效部位而制成。《中国药典》规定的板蓝根颗粒的生产工艺也是采用水煎醇沉法。张建军等[35]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板蓝根水煮物、水煮物残渣、95%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为醇提法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很高,水煮法提出的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甚少,几乎全留存于残渣中。陈玉生等[36]通过用50%~90%乙醇(梯度10%)对提取靛玉红的比较,发现70%乙醇对靛玉红的提取效率最高,建议新工艺以70%乙醇作溶剂提取。

5 结语

近年来对板蓝根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板蓝根对SARS的防治作用肯定后,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许多疗效确切的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研究进展迅速,目前板蓝根抗菌、抗病毒等活性成分不是十分清晰,其质量控制究竟以何种成分为测定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刘云海,秦国伟,丁水平,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草药,2001,32(12):1057. [2]丁水平,刘云海,李 敬,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Ⅱ)[J].医药导报,2001,20(8): 475. [3]刘云海,秦国伟,丁水平,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Ⅲ)[J].中草药,2002,33(2): 97. [4]李 彬,陈万生,郑水庆,等.四倍体板蓝根中的两个新生物碱[J].药学学报,2000,35(7):508. [5]李 彬,陈万生 ,张汉明,等.四倍体板蓝根中的一个新生物碱[J].药学学报,2003,38(6):430. [6]李 玲,梁华清,廖时萱,等.马蓝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1993,28(3):238. [7]徐 晗,方建国,王少兵,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6):418 [8]方建国,王少兵,徐晗,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Ⅰ) [J].中草药,2004,38(6):845 [9]王福男,张荣林,吴立军,等.板蓝根中的一个新异香豆素[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3):187. [10]何立巍,李祥,陈建伟,等.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3):232 [11]魏欢欢,吴萍,魏孝义,等.板蓝根苷类成分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2):80. [12]黄文玉,唐 敏,王书珍,等.27种清热解毒中药对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1991,10(3):40. [13]刘 盛,陈万生,乔传卓,等.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6(5):204. [14] 李闻文,施 凯.板蓝根、喜树果抗HFRSV和HSV-2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4,19(4):309 [15]齐尚斌,杨珍珠,胡志军,等.50种治疗肝炎中草药与制剂体外抑制HBsAg活性的比较[J].现代应用药学,1992,9(5):208. [16]孙广莲,胡志力,孟 红,等.MTT法检测板蓝根抗巨细胞毒效应[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137. [17]刘云海.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5):297. [18]刘云海,刘彦斌.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88. [19]刘云海.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5):297. [20]刘云海,杜 光,韩洪刚,等.板蓝根抗内毒素研究[J].医药导报,2001,20(9):54. [21]许益民,陆平成,王永珍,等.板蓝根多糖促进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57. [22]秦 箐,贺海平,陈 鸣.板蓝根低极性流分的分离及其免疫活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1):29. [23]单风平.50%板蓝根注射液对小鼠Friend白血病细胞 3CL-8体内外的杀伤作用[J].中草药,1994,25(8):417. [24]罗巍伟,贺英菊,王 凌,等.HPLC测定板蓝根提取物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6):455. [25]邓慧敏,苏碧茹,程艳阳.正交试验法优选板蓝根的提取工艺[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3(7):17,27. [26]程力惠,余颐麟.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3):43. [27]张汉明,张 戈,乔传哲.板蓝根和大青叶不同部位的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测定及其部分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比较(摘要)[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47. [28]鲁建江,王 莉,顾承志,等.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2001,11(4):16. [29]盛家荣,李 欣,陈佳伟,等.均匀设计优选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J].中药材,2005,28(12):1105. [30]崔 熙,李松林,王建新,等.南、北板蓝根的鉴别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J].中药材,1992,15(5):17. [31]何 轶,陈亚飞,朱延萍,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3):274. [32]金 薇,尤献民,张曦弘.电位滴定法测定复方板蓝根冲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574. [33]马 莉,唐健元,李祖伦,等.板蓝根提取物中总有机酸和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04. [34]曾令杰,杨东升,陈松光,等.板蓝根颗粒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研究[J].中成药,2004,26(2):87 [35]张建军,蒋少英,张玉霞,等.板蓝根提取工艺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31. [36]陈玉生,许东明.板蓝根制剂提取工艺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3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