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刘雄 高建德  2008-12-19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

金银花即忍冬花,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能。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黄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薛荔而青,有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项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又谓:“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银花的药用部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强调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即忍冬藤。忍冬藤具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经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

1 质量控制研究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药典规定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但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据郑欣荣[1]报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A植物体内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忍冬花中部从幼蕾到盛开5个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不同时期采收到的花蕾中总绿原酸含量可相差50 %。第一茬花干蕾绿原酸含量最高,第四茬花次之,第二、三茬花较低。可以看出,药材合理采收,对提高药材产量和保证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B生存环境对忍冬体内绿原酸动态积累同样有着重要影响。生长在阳坡的忍冬叶、花蕾、茎和叶花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而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由于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不同,其绿原酸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物种来源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则更加显著,含量最高和最低的物种间差异达十几倍。

(2)提取方法的影响:用传统工艺法如水煮法、乙醇回流法、渗漉法等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绿原酸得率都较低。而经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处理后,能显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

(3)加工炮制方法的影响: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可直接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等成分的含量。如蒸晒品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比生晒品高,而黄酮和挥发油含量低于生晒品,阴干法含绿原酸最高,硫磺熏晒法次之,晒干法含量最低。烘制品与生品相比,钙、铁、镁离子煎出量增高,锌、钠离子煎出量降低;绿原酸、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炭品中绿原酸含量仅为生品的1/10,鞣质含量为生品的1/2。

2 化学成分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富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皂苷类等。

2.1 挥发油

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通过气质联用分离出芳樟醇、双花醇、辛醇、棕榈酸、二氢香苇醇、十八碳二烯酸乙酯[2]、二十四碳酸甲酯[3]、棕榈酸乙酯、香芦醇、肉豆蔻酸 [4]、棕榈酸乙酯、1,1’―联二环己烷[5]等成分。金银花的干花与鲜花成分差异较大。鲜花挥发油成分以芳香醇为主,含量高达14 %以上,其他成分多为低沸点不饱和萜烯类成分,而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挥发油的26 %以上,芳香醇含量仅在0.30 %以下。可能由于芳樟醇是低沸点化合物,在干燥加工过程中损失造成。

2.2 黄酮类化合物

1949年中冲太七郎首先从金银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6],1961年他又分离出忍冬苷[7]。1995年高玉敏[8]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皮素-3-O-β-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1996年黄丽瑛等[9]首次分离出Corybosin和5-基-3,4,7-三甲基黄酮。

2.3 有机酸类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10-11],其中异绿原酸为一种混合物,它的异构造有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酰奎尼酸。其他有机酸还有咖啡酸及棕榈酸[12]。

2.4 三萜皂苷类

1990年陈敏等[13]从金银花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含有6个糖基的三萜皂苷。1993年茅青等[14]也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1994年陈敏等[13]又分离出2个新的双咖啡酸酰奎尼酸酯化合物。娄红祥等[15]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类,分别为3-O-α-L-rhamno pyranosyl(1→2)-α-L-arabinopy ranonosyl hederagenin 28-O-β-D-xylpyranosyl(1→6)-β-D-glucopy ranosyl ester、3-O-α-L-arabinopy ranosyl hedragenin 28-O-α-L-rh amnopyranosyl(1→2)[β-D-xylpyranosyl(1→6)-β-D-glucopy ranosyl ester and 3-O-α-L-rhamnopy ranosyl(1→2)-α-L-arabinopy ranosyl hederagenin 28-O-α-L-rhamnopy ranosyl(1→2)[β-D-xylpyranosyl(1→6)-β-D-glucopy ranosyl ester。

2.5 无机元素

金银花含微量元素共15种,分别为Fe、Mn、Cu、Zn、Ti、Sr、Mo、Ba、Ni、Gr、Pb、V、Co、Li、Ca[16]。

2.6 其他

忍冬花蕾中还含有肌醇(inosit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7]。另外邢俊波等[17]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并首次从该植物花蕾中发现皮素、忍冬苷、齐墩果酸和胡萝卜苷。

3 药理研究

3.1 抑菌、抗病毒作用

口腔病原微生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金银花水提液对引起龋病的变形链球菌、放射黏杆菌及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炎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均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在6.25 mg/mL情况下其抑菌为87.5 %[18]。水浸液比干剂作用强,高压消毒实效。金银花具有细胞外抑制Coxsackieβ3病毒及ECHO19型病毒的作用,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病及其他病毒性疾病提供了用药依据[19]。金银花与连翘或青霉素合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能抑制了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绿原酸、异绿原酸及木犀草素可能是其抗菌的有效成分。金银花空腹口服或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绿脓杆菌内毒素所致小鼠及兔的中毒和死亡,表明有清热解毒功效。

3.2 解热、抗炎作用

金银花水煎液、口服液及注射液对鹿角菜胶、三连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青、鹿角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提高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临床将金银花作为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功能的推测提供了有力依据。金银花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但黄褐毛忍冬总皂苷Ful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20]。

3.3 利胆、保肝作用

金银花所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可增进大鼠胆汁分泌[11]。黄褐毛忍冬总皂苷中α常春藤皂苷和无患子皂苷B有显著保肝作用[21]。

3.4 止血作用

金银花蕊水煎液、混悬液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且悬液的作用强于水煎液,绿原酸、咖啡酸为其主要止血成分。金银花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清胆固醇(TC)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保护胰腺β细胞及弱降糖作用[22]。

3.5 抗生育作用

袁毅君等[23]报道了金银花抗生育作用,结果表明:金银花经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浸膏对小鼠、狗、猴等多种动物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尤其对小鼠、狗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并观察了金银花提取物对妊娠小、大鼠不同孕期的影响,探讨了其抗早孕作用的机理。

3.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豚鼠T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百分率,降低中性粒细胞(PMN)体外分泌功能,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调理淋巴细胞功能,显著增加IL2的产生等作用[24]。

3.7 毒副作用

绿原酸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无此反应,因绿原酸可被小肠分泌物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的物质。另有实验证明金银花有溶血作用。

4 讨论

金银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包括有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水忍冬(毛花柱忍冬)的花蕾。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醇,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芳樟醇、苯甲醇。金银花煎剂及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等多种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了提高金银花的质量及其药理作用,应从金银花药材原种物的生物、生态学入手,特别要注重花芽分化规律、绿原酸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积累规律、绿原酸在花各部分的分布规律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受物种、生态环境、栽培措施、物候期、采收、加工、贮藏及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在金银花药材生产全过程开展质量监控,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才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金银花药理作用多样,化学成分复杂,深入研究金银花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构造关系,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金银花主要以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技术等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但绿原酸并不代表金银花,且不是金银花所专属,还需许多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郑欣荣.浅谈金银花的鉴别与质量控制[J].山西中医,2004,20(4):50.

[2]张玲,彭广芳,钟方晓,等. 山东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6,7(2):89-91.

[3]张玲,彭广芳,林慧彬,等.山东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651.

[4]张玲,彭广芳,于宗渊.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3):184.

[5]吉力,潘炳兴,徐植灵.忍冬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680.

[6]中冲太七郎.金银花の成分に就いて[J].药学杂志,1949,69:320.

[7]中冲太七郎.霍金银花の成分に就いて[J].药学杂志,1961,81:558.

[8]高玉敏.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11):568.

[9]黄丽瑛,吕植桢,李继彪,等.中药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6,27(11):645.

[10]刘祥兰,刘芳,张英,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比较和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0,22(6):402.

[11]王天志,李永梅.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4):292-298.

[1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2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736.

[13]陈敏,吴威巍,沈国强,等.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研究 灰毡毛忍冬素F和G的结构测定[J].药学学报,1994,29(8):617-620.

[14]茅青,曹东.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3,28(4):273-281.

[15]娄红祥,郎伟君,吕木坚.金银花中水溶性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确定[J].中草药,1996,27(4):195-199.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