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怎样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朱恩沙  2012-08-14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高考成绩除了受到学生本人的智商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素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应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理修养。从“三自”入手,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慰、自信”。

自评:人贵有自知之明,具有良好心理修养的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能对自己做好客观的自我评价。如每周的班会课,我让每个学生在六人小组中进行本周《规范》情况的自评,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及班主任的评价,帮助学生适当调整,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客观地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慰: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却经受不住轻微的挫折和失败,比如说某一科单元考成绩不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化的主动自慰,缓解改善不良的情绪。当某个同学考试不理解,要学会自慰:“我得到了一次吸取教训的机会,现在我把这题多做一遍,比别人记得更牢了。”合理化的主动自慰,可以帮助学生从挫折的被动承受转为主动调节,从而走出痛苦和烦恼,保持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

自信:自信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内在因素,一个信心十足、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学生,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要求学生学会勇敢地说“我能行”,帮助学生们面对困难的问题,学会自我激励、自信、自强。

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就会从自卑和压抑中解脱出来,大胆地从心底喊出:“我能行!”

二、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要逐步地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综合考察了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德、行为习惯等六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连同学生的有关背景资料,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绪、塑造个性、培养品德、促进社会适应力的内容,在方式上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的意义蕴含其中。

三、注意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注意创设和谐的氛围,我们在师生和谐方面进行了作业评价和目标品德评价的改革,采用充满爱心、充满激励、富有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亲切交流。要求教师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写一句富有感情的短批;期末评语,侧重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满腔热情地与学生亲切交流。

四、注意家校结合。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学校要重视“教师——家长——学生”构成的心理教育网络,让心理教育走进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拓宽和深入教育的领域。

可在学期初开办专题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做家长的又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了解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了些什么、家长应配合做些什么。其次,我通过印发心理教育的有关资料供家长学习,开展健康心理问卷征答,以提高家长对孩子们心理素质的重视和了解,形成学校、家庭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共同关心的新格局,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要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并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