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培养对策
冯爱琳 唐木兰 2012-05-30
摘要:高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走上独立和成熟。在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将面临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导致心理异常,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成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劳动者。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一些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出现以下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缘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一部分高考时发挥失常未进入理想大学而自觉低人一等;一部分因来自贫困家庭,而身边有些同学出手大方,超前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因身体或性格上存在某些缺陷;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能力及认知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因为身高相貌等方面不理想,引起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
2、孤独心理
高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浓厚的理想色彩、强烈的独立意识、简单的交往对象、比较稳定的友谊、喜欢男女交往等特点。他们在中学时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班主任老师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着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生活、学习自主性强,学习压力大,社交范围相对广泛、复杂,致使一些在性格上有缺陷、缺乏社交基本技能的学生容易发生心理闭塞,导致沟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陷入人际冲突中,因而产生苦闷,显得古怪、孤僻。有些学生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形单影只甚至产生“自恋症”;有些学生因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3、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易激怒冲动,整天提心吊胆,失眠,甚至产生恐惧感。主要是因为:一是性格上自卑,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的刺激或身体上的不适过分焦虑和紧张;二是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更加专业化,深度和广度比以前加大,学习方法也与中学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效果不理想;三是有的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人才竞争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感到忧心忡忡、紧张不安。
4、抑郁心理
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沮丧,忧伤,苦闷,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长此以往,必将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严重者会悲观厌世,甚至采取自杀行为。形成的原因如下: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文化的撞击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加之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会使高职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反差,甚至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二是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学习成绩落后,人际交往发生障碍,也会导致学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5、困惑心理
高职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心理已基本成熟,渴望获得异性朋友的友谊甚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及生活阅历较少,导致有些学生与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失恋或陷于多角恋爱关系中难以自拔,产生困惑心理。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性知识,性冲动与性压抑的冲突及恋爱中的挫折而导致性心理失常;二是由于处于青年中期的高职大学生,充满激情,富于幻想,但因为认识上的局限性,不能对当前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心理失衡而导致困惑心理。
6、神经衰弱
高职大学生中患有神经衰弱的也不少,此症对学生影响较大,严重者不能坚持学习而休学或退学,多数人虽然坚持正常学习,但学习效率低下。原因如下:缺乏适应能力和面对现实的勇气,学习负担过重,对考试产生焦虑和畏难;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问题思虑过多,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还有家庭问题、恋爱问题等等,超过了神经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
7、网络依赖症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然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2007年9月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个人电脑配备率已达45%,其中大一学生占34.56%,大二的占69.73%,男生多于女生,高年级多于低年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在1-3年。从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来看,男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要比女生长;从年级差异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网龄增大。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上网时间不能进行控制。一份针对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五千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五十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湎网络导致旷课或者不及格科目过多。其产生的诱因是: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其次,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网络成瘾症不仅让初入高职校园的学生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容易引发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网络游戏不仅仅是“电子海洛因’,还是导致一些自制力差得高职大学生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也是促发有心理危机的高职大学生自杀的一个诱因。
二、培养对策
1、教师方面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提炼的是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心灵的“养育”,需要育人环境中各方面的人共同参与。因此,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开展心理咨询外,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种教学过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人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课更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通过不同形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高职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高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压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3)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高职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很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高职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的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高职大学生施行适应性教育。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在心理素质培养实践中,要吸收大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如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心理教育宣传、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使高职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学校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沟通;处在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中,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各种学术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锻炼了各种能力,又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丰富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还能增加社会适应性。因此,学校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墙报、广播、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将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
3、学生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调适、自我修养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这样就可以对人生、对社会有一个正确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一切,冷静妥善地处理问题,有效地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
(2)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是要科学用脑;二是学业负担要适量;三是生活节奏要合理;四是生活有规律。生活安排合理,讲究科学的生活方式,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在愉悦的心境中,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3)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增强生活适应能力。积极情绪能使人身心处在高兴满意的状态之中,感到精力充沛,学习效率特别高,觉得信心倍增,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事情,克服任何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变得宽容,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消极的情绪能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钝、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活动容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而没兴趣;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尊师爱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非常重视的问题。高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敬,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二是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主要表现为坚持原则、团结互助,即在同学交往中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无论彼此如何亲密,也不能放弃原则迁就双方,助长对方的不良倾向。处理同学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对同学怀有热爱之情,给别人以温暖,自己也会得到温暖,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是很难处理好同学关系的。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人的心理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美国心理学家1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智商(IQ)仅占20%,而情商(EQ)却占80%,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仅如此,意志的锻炼还将直接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新 主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吴忠海 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林祖媛 李彩金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DB],2008。
[4]张威娜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5]曲晶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