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

宋鸿雁 姚翠玲  2011-01-21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形成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2006年8月对年龄18~54岁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显示,87.9%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帮助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关键词】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分析;对策

在护理工作中,人们已认识到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要想为病人作好心理服务,则要求护士自身应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源越来越多。护士的职业责任重、工作量大,常面临死亡或濒死的病人;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或受到威胁等,这些都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压力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为了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者对本院的护理人群开展了心理压力源调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8月对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年龄18~54岁的护理人员291人展开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作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两部分。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1份,回收265份,收回率为91.1%,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65名调查对象的年龄:18~54岁,平均35.24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14.84年;教育水平:中专79人、占29.8%,中专及以下21人、占7.9%,大专154人、占58.1%,本科11人、占4.2%;职称:护士93人、占35.1%,护师73人、占27.5%,主管护师90人、占34.0%,副主任护师以上9人、占3.4%;已婚200人、占75.5%。 通过调查显示,87.9%的护理人员(233/26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70人、占30.0%,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58人、占24.9%,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心理压力有47人、占20.2%,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产生的心理压力有23人、占9.8%,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有21人、占9.0%,家庭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有14人、占6.0%。详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调查结果(略)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形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病人权力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院管理中越来越重视来自病人的声音,并出台较严厉的惩处政策,使护士的职业风险与责任越来越大。来自医院、社会、病人的高期望值,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期望压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劳动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地位低,表现为病人出院后对主任、主管医生表示感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很少给予肯定,甚至给予指责[1]。以上因素是形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原因。(2)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可是目前国内医院护士严重缺编,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生活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高压力状态构成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形成的原因。(3)人际关系冲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和他人发生形式多样的各种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人际关系[2]。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自身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特别是护患冲突,它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3],护士得不到理解,受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如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人际关系构成了心理压力源形成的原因。(4)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别。护士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所以工作勤奋、努力。然而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却被认为是“高级保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让许多护士心灰意冷。国外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充当“父亲”角色有着做决定的权力,高级护理人员充当“母亲”角色,行使着执行决定的职责,而低年资护士和病人充当着“孩子”角色,只有服从和感激,这种传统的权力机构将护士置于组织的底层[4]。我国情况与此相似,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护士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少。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学者们认为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5)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中专教育,基础薄弱,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少,更新知识需求迫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增加。同时医院对护理专业缺乏重视,致使护理人员继续深造机会就更少,也是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因素之一。(6)家庭方面。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当好医生的助手、领导和病人信赖的好护士,又要做一个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孝顺的女儿,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时,矛盾更加突出[5]。既要做好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同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又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

3.2 减轻护理人员压力的对策 对于压力,若管理的好,它能变成积极的动力,激发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其成就感。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入手。

3.2.1 个人压力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护理人员心态,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一个人的心态与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乐观、积极、自信的人面对挑战会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缓解压力,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遇到困难会犹豫徘徊,焦躁不安。作为护理人员应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变压力为动力,不断进取。提升护理人员管理压力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合理安排时间。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努力使自己有效的工作、有规律的生活,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3) 适度缓解压力。倾诉是缓解压力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向他人倾诉,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慢慢恢复自信。还可通过放松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消除压力。(4)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良好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从而减轻压力的影响。运动、爱好和兴趣、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更可减少忧郁和焦虑,缓解压力。

3.2.2 组织压力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和合理控制压力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护理人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压力时,护理管理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压力源,如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护理人员晋升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合理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关心帮助处于困境的护理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组织工间操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2)促进护理人员的内部沟通。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坦诚的双向沟通能够增强管理者与护理人员的信任与理解。管理者通过了解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及心中存在的困惑,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解决困难,减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非正式沟通虽是自发的、随意的,但非正式沟通中往往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护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医护、家院联系网、护士俱乐部等支持网络,以随时了解护士的心理动态,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3)内部推行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者应注意运用管理艺术,切实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缩短与护士的心理距离;改革检查、考核的内容与形式,以改进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宗旨,对于护士在检查考核中出现的失误,不要一味地批评和处罚,而应帮助其共同剖析原因,探索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方法。(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保持稳定、健康的积极情绪。同时注重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形成愉快的心理气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从而提高工作兴趣,增强白衣天使的自豪感,也是预防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5)推行护理人员职业规划设计和加强培训。护理管理者应承担起辅导和支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责任,将护理人员的发展纳入医院总的发展目标之中,形成一个双赢局面。既能缓解护理人员过重的心理压力,又能提高护理绩效。另外,应组织各种相关培训如沟通培训、新理念培训、压力管理培训等,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识别压力,使护理人员对压力产生的危害有充分认识,掌握压力应对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