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因素的临床研究
佚名 2011-02-27
作者:孔慧君,刘长云,朱海玲,张学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展特点,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临床诊断及心理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CBCL量表及自制的家庭调查表,对来本院就诊的6~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8例作问卷调查,前者包括113个项目,后者包括15项。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χ2检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以8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男童比非肥胖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女童比非肥胖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女童体诉、攻击、分裂性、社交退缩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in simple obesity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psychotherapy of simple obesity.Methods By using CBCL scale including 113 items and the selfmade household survey including 15 items,88 obese children aged of 611 years visiting in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received questionnaire survey.Other 89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and SPSS 11.5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simple obesity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hildren.Behavioral problems in obese bo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obese boys;the attack,fissility,depression,bad communication,compulsion,social withdrawal,discipline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boy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obese boys.Obese girls also showed the same results that the attack,fissility,social withdrawal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the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obese girls.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demonstrate various advers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Key words】 simple obesity;children;psychological behavior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心理、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严重健康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症的检出率也在逐年提高[12]。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偏见,肥胖者往往受到歧视,因此阻碍其心理行为发育,造成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害,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对儿童的气质培养、性格塑造等造成破坏性的负面影响,甚至沾染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惯。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可以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临床诊断及心理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8例,其中男童51例,女童37例,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和疾病引起的肥胖。正常儿童89例,其中男童45例,女童44例。同时,对两组父母进行相应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家庭调查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3]进行调查,其中家庭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出生体重、BMI、家庭结构、人均收入、居住面积、父母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婚姻关系、育儿方式、是否独生子女、每天看电视时间等15项。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包括113个项目,评价男性儿童的分裂样、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等9个因子;评价女性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性、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和残忍等9个因子。对所调查的家长详细说明调查意义及填写量表的方法,然后请家长填写量表[4]。收集原始资料,确认所有填写符合要求后,将原始数据输入数据库,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χ2检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比较
88例肥胖儿童中,发现有行为问题者24例(27.27%),89例非肥胖儿童中有12例有行为问题(13.48%),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其中肥胖男童51例,发现有行为问题者13例(25.49%),非肥胖男童45例,发现有行为问题者6例(13.33%),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42,P<0.01);肥胖女童37例,发现有行为问题者11例(29.72%),非肥胖女童45例,发现有行为问题者6例(13.33%),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42,P<0.01)。肥胖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样、交往不良、抑郁、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女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2.2 肥胖对儿童行为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以女性儿童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出生体重、BMI、家庭结构、居住面积、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父母婚姻关系等为自变量,在α=0.2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分别为:出生体重、母亲职业、育儿方式、BMI 4个变量,从表可以看出,女童BMI越大,儿童行为问题得分越高,见表3.表1 两组男童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表2 两组女童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
以男性儿童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出生体重、BMI、家庭结构、居住面积、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婚姻关系等为自变量,在α=0.2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分别为:父亲健康状况、育儿方式、BMI 3个变量,从表可以看出,男童BMI越大,儿童行为问题得分越高,见表4.表3 女童行为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α=0.2)表4 男童行为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chenbach 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chenbach 研制的,是目前国际上评定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本次研究以自制的家庭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为工具,进行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基本能比较客观的评定儿童的心理行为变化情况。
在本研究以CBCL为工具,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行为变化,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组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肥胖组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各行为因子分值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社交退缩各行为因子分值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抑郁、多动性问题、违纪残忍4个行为因子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5]。
以男性儿童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出生体重、居住面积、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及职业、父母健康状况、教养方式等为自变量,在α=0.2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父亲健康状况、育儿方式、BMI 3个变量。可以看出男性儿童BMI越大,儿童行为问题得分越高。以女性儿童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出生体重、居住面积、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及职业、父母健康状况、教养方式等为自变量,在α=0.2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出生体重、母亲职业、育儿方式、BMI等4个变量。可以看出女性儿童BMI越大,儿童行为问题得分越高[67]。
行为问题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经济、遗传、营养、环境、父母受教育水平等。本研究在校正了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水平等混杂因素后,BMI仍与行为问题发生有关。这与Israel使用CBCL研究的结果大致类似[8]。Datar等[9]研究认为肥胖与女童的行为问题有明显联系,而与男童无关。
单纯性肥胖儿童由于体型不美、活动不便、反应不灵活等原因,常常是同学们取笑挖苦的对象,经常在集体活动中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嘲笑,严重地伤害了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自尊心。为了减少同学们的排斥和嘲笑,单纯性肥胖儿童经常拒绝或者尽量减少参加集体活动,久而久之,磨灭了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了被动娱乐的习惯,这样难免会失去很多社会能力培养锻炼的机会,而且在他们有限的娱乐中各种表现常常不如正常儿童而感到自卑,所以逐渐就会导致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心理特征形成。
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学校里常处在压抑状态,而回家后又受到父母的特别怜爱和关照,使之在父母的疼爱保护伞下逐渐缺乏主动性,对父母有着依赖心理,从而表现为非攻击性。他们依赖父母,不主动或避开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导致同学间人际关系高度敏感,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发展为内向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出现思维问题(分裂样行为)[10]。有些焦虑的儿童又通过吃东西等不恰当方法来缓解焦虑情绪以及减少活动等,引起或进一步加重了肥胖。
研究结果表现单纯性肥胖儿童相对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明显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提示中小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肥胖儿童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同时要求我们在防治单纯性肥胖工作中也应注意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一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便使单纯性肥胖儿童能够得到更好、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