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
刘惠玲 2010-10-19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消除因素
论文摘要:作者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阐释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以及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对策,提倡用真李的情感来感化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谙的师生关系。
一提到现在的初中生,人们不免会摇头顺舌:现在的初中生,难管呐你叫他上东他上西,你叫他打鼓他念经。何处此言,是因为现在一些学生常滋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校规校纪,和你唱反调,令老师家长大伤脑筋。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常因“逆反心理作梗而”作乱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生中的后进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曾省晋律活、学习中的失败,自卑,失落,又得不到鼓励、疏导;有的甚至受到家长的打骂、老师的批评,从而对生活学习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进而采取敌视的态度,甚至用违反纪律、不安心学习来“报复”家长和老师。
初中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制约。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由于他们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在心理上情绪方面发生问题行为,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引起敌对情绪。思想上,由于他们缺乏辩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考虑问题欠成熟,结果就会因一叶障目,一时冲动而犯规。
如果说主观因素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粒种子,那么客观因素则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土壤、阳光和雨露。
在客观因素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是教师的田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教学管理欠佳、教学态度不端等的做法,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其结果就会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违纪升级”等严重后果。从而就产生与教育者要求相悖的思想和行动,出现德育教学的“负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端正教学态度,改善人际关系。首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热情,不要冷淇;多鼓励,少批评。忌讽刺挖苦,忌重“优”轻”差,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起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平公正。让这些所谓”差生”,也感受到爱的温馨,从而让他们课上课下不惹事生非。其次,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不要粗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情去感化他,用诚心去打动他,使其羞于“故伎重演”。本校班主任圈里,治班方面,巾帼的成效要好于须眉,其中缘由,想必是“怀柔”胜于“大棒”。第三,批评有缺点的学生,言语要适度,不要过激,以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扩大了他们的缺点。既要正视她么的缺点,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他们要扬长避短,使他们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以健康的发展。有的老师把有缺点的学生批得体无完肤,结果不但苦心白费,而且最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得到集体中部分学生的支持,而其他学生又抱无所谓的态度而视之,则矫正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应该遵循集体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班集体及健康舆论的作用,使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弃暗投明,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走上健康之路。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乐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要与家长做好“二沟通”。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等多种手段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向家长谈及学生在校的情况。双向交流,双向合作,对这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和家长交流合作中,教师切忌向家长告学生的黑状,向家长搬救兵,把包袱推给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这样的结果,最易造成师生对立,更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
当然,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办法有很多,如可通过建立学习互助组”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促进那些后进生的思想的改变等等。所有的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是深人到学生中去,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促膝谈心。用爱心去唤醒他们,用诚心去感化他们,用热心去帮助他们,用耐心去教育他们,只要我们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他们,定会使他们”援逆反不’.。我们的德育效果也会由“负效果”向“正效果”的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