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心理特征对幼儿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未知 2008-05-25
摘要∶随着幼儿园双语教学(除明确指出的语种外,一般为汉语和英语)的开展,对双语的议论也多起来了,略加归纳,有如下两种说法。
赞同者认为,教育面临培养“全球人”的任务,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不赞同者认为,幼儿期应先学好母语,把母语学好了,再学外语也不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确定了幼儿在发展中以情感体验,自身兴趣为重,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的教学做法。所以本文粗浅论述了从幼儿心理特征方面对幼儿的外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
一.关于幼儿园外语教学褒贬不一的声音。
〔一〕教育工作者
虞永平:
1、是否过了6岁就学不好英文了?
2、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没有比英文更重要的内容要学?
3、与世界接轨真的要从幼儿学英文开始吗?幼儿承担的责任是否太重了?
4、我们有没有给予幼儿充分听、说汉语的机会?
5、学英文到底是谁的需要?幼儿的?家长的?貌似学者的商人的?
6、今天成千上万的英文教师,真正合格的有多少?
7、把英文作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有法律依据吗?
8、是否应该关注一下现今幼儿园课程的平衡问题?
史艳丽:
双语教学在幼儿园里面实施,我认为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界定,我以为在幼儿园中进行英语教学,必须看你现在幼儿园的条件,是否是其它方面的活动都搞的非常好,是否幼儿有足够的玩的时间,是否你园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师,孩子们是以听、说为主要学习内容,还是以背下几个单词为学习目的。
jane:
对幼儿是否可以双语教育,不是成人说了算。而应该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幼儿快乐就可以学,反之不学。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了半天,也不过只是从成人的角度看问题,以成人的观点讨论问题。成人不能代表幼儿去选择,决定。真正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问题,不是该不该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双语教学在国外的总多研究中都已证明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真正的关键还是教师,教法,观念的问题。如何建立规范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才是核心。
郭静
我见过有一些幼儿园的外语活动还是不错的,孩子很兴奋,觉得在外语活动中放松了自己,想大声的说话,并是很大的声音,有点象讨论。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些出入。这些幼儿园的英语老师也是把孩子的兴趣,情感放在了评价的第一位。并不迎合有些家长只想让孩子多记单词。
王娟
我认为要有很合适的教材,和称职的老师,幼儿是能从英语活动中受益的,对培养语感好处。
〔二〕家长
卫军
孩子上小学已 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假如我的孩子因为学了英语,而有一定的压力,有了阴影,就得不偿失了。
小乔
孩子已上小学还是不错的吧,多学学好。学总比不学好。
李金娣
我认为发音挺重要的,要有好的老师,教对了学了才有用。我们幼儿园请的外教就不错。
穆林
我们孩子幼儿园老师也教英语,我觉的还可以,反正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了。
柳女士
我觉得孩子现在就应该好好玩,孩子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不学也无所谓。但话说回来,看见别的孩子都学,自己有时侯也不想让孩子落后。
〔三〕幼儿
杨蒙蒙 4岁 喜欢,我姥姥说我英语歌曲唱得可好听了。
高鹏 4岁 恩。(你想画画还是说英语?)画画。
乔爱婷 5岁 喜欢呀,上次我在公园和外国人说HELLO 呢。他说什么我可听不懂。
李博 8岁 好玩,在幼儿园玩好多的游戏,也不用写作业。
李登耀 9岁 我不喜欢英语,小时侯不喜欢,现在也不喜欢。
二.客观的从理论角度论述。
(一)从幼儿心理特征方面来考虑。
研究者还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儿童和成人外语学习者大脑的活动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布罗卡斯区"在人的幼年时期非常发达灵敏,人们的母语即存贮在该区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区域的灵敏性呈下降趋势。
国外学者曾对儿童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胜利机制作过研究。例如Kim等人1997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很早就学第二语言的儿童,其母语和地二语言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的同一位置上;儿童如果能用学母语的机制去学第二语言,就会使第二语言的学习边的轻而易举。还有学者做了功能性核磁共振脑造影的研究,发现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时间相近,脑部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区域就越靠近,甚至部分重叠。越早让儿童接触双语,儿童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越早接受两种不同的语言刺激,而独立的发展起来。可见,母语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相辅相成,不是对立的。
(二)从外语学习理论方面考虑。
孩子开始英语学习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擅长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谈到孩子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孩子所接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
维果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也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1978:86)。
布鲁纳(Bruner)将这一ZPD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象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
Halliday也支持互动的观点,他认为"母语以及第二、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的连续不断的交流"(1975:139)
交际语言教学法则将理解和传递信息作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的准确性。费舍(Fisher:1990)也强调了人的思想发展中谈话的重要性。这正和维果茨的另一观点相呼应:将思想转化成语言的过程对刺激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商讨和协作谈话这一重要原则,在交际语言教学法所倡导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和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在这种真实的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观点,共同解决真实的问题并达成一致的理解。显而易见,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思考,交换观点不仅仅是表述客观事实;协作谈话具有真实意义,这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谈话兴趣。
孩子的任务是形成能够代表自己社会现实模式意义的语言系统.这个过程将在他的头脑中产生,是一个认知过程.但它的产生需要一个交际互动的环境.除了这种环境再也不可能有它产生的其他方法."(Halliday1975:139)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孩子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孩子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的能力大厦的基石。Barnes这样描述建构主义的论点:"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通过不断理解周围的事物、积极构建自己的世界才能够达到学习目标"(Norman 1992:123)。费舍(1990)认为,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才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对于能够从认知角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挑战和冒险。如果给予的任务或活动没有一定的挑战性或冒险性,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有些时候甚至停滞不前,丧失学习动力。但这些挑战也必须有教师或同学的适当支持,同时符合ZPD理论所提出的"新的知识必须在接近孩子发展水平的区域内,即'最近发展区'"。
这种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实际参与而获得的."(Skehan,in Willis & Willis 1996:20)有关如何学习外语的讨论有很多。多年以来,人们总是把语言分割成独立的单位-传统上是结构单位或语法单位-一点一点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自己把这些断续的碎片象玩拼图一样拼在一起去理解这门语言。
然而,孩子在学习母语时并不是这样一个过程。他们置身于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吸收并使用完整的语言,并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逐渐理解其结构和语法。Lewis(1993)倡导外语教学应该从"多个词汇构成的语言段或完整的语言"出发,发展学生成功使用完整语言(段)的能力。Tough (Brumfit1991) 也曾讨论到课堂教学中"系统化语言"的作用。教师应该象母亲在家里一样,随时替换孩子谈话时所用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构成新的完整的语言。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成人和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所接触和练习的语言被局限在了"已经消化"了的句子的层次。但实际上,教师不应该如此简化学习的过程,而应该通过把结构化的学习途径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接触更复杂的语言环境。不管学生的学习习惯、喜好、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如何,都能够跟得上这种学习方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剧目等,使学生在可理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孩子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并不选择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只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现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
(三)上述二者相互影响。
1.有益的方面。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使用的大脑部位与儿童有明显不同,导致成年人掌握外语的速度远远没有儿童迅速。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所以,在幼儿期学习外语是有一定优势的。
儿童心理特征既简单又复杂。说其简单主要是相对成年人而言,说其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儿童心理各个方面,而且很多是不易观察的内心世界。
儿童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形成认知方式的重要阶段。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及不同的环境对以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容易培养兴趣。在家长、教师、同学的引导或影响下,儿童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同样对英语,这一新鲜语种感兴趣。
(2)心理负担轻。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英语与学习其他知识(比如数学、历史)有较大的差异。有人认为学习外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冒险",即冒犯错误的危险。这样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负担对外语学习者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成年人相比较,儿童因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因素带来的副作用较小;他们敢于开口,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3)情感因素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外语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主要指态度和动机。学习者的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目的语社团以及以目的语为本族语的人的态度;对学习目的语的态度;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般态度。我们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大的方面以外,外语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环境的态度、对其他学习者(同学)的态度、对学习材料的态度等等。而且这些方面的态度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更直接。一般地,儿童思想单纯,态度积极,以上我们讲的这几种态度,对儿童来讲都不会有问题。儿童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
2.负面影响。
〔1〕儿童心理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容易培养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者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他们很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
〔2〕.儿童在外语学习中能够积极投入,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3〕儿童在思维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不善于把握语言的系统和规律,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计划、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4〕幼儿情感脆弱,学习的压力过于大,会对将来的学习产生阴影,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5〕随着幼儿园外语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扩大了,叫时间增多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形式多样了,也同样出现了一些矛盾,表现在:母语与外语、听说与认读、输入与习得、语言形式与社会文化、评价标准的问题上。
三.对幼儿园外语教学的优化方案及建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试行)纲要》中,虽然没有关于外语教育的章节和指导材料,但是,关于幼儿语言的习得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的。
第一.语言应该是完整的,有意义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不应该不语言切成细碎的片段,而是应该尽量保持语言的完整性。活生生的完整语言更有利于幼儿专注的聆听,真正的理解和应用。其次,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符号本身上,使语言变成无实际意义的,抽象的片段和规则,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所传达的意义上,使幼儿感到语言是有意义的,好理解的。再次,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沟通,交流的内容应该是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内心需求密切联系的,是自主的,愉悦的,有效的。
第二.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语言渗透在幼儿的一切社会行为之中,他们的语言学习是时刻发生着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组织集体教育活动,使这种目的性追明确,计划性追强的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更应高度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以及他们在家庭生活总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第三,幼儿的语言表达应得到积极的回应或评价。语言能力并非天生。幼儿在与外界沟通是,总是尝试着运用着语言。积极鼓励是让幼儿敢于说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应回或评价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帮助幼儿去发现,修正和创造。幼儿只有不担忧冒险,不害怕犯错误,一试再试,不断储存起语言运用中的有效资源,才能最终驾驭语言。
幼儿在语言焦急中得到的回应和评价应该是随时随地,真实诚恳,自然和谐的,只有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才会大胆运用,积极的运用,主动的运用。
(二).建议和优化方案。
1.在教与不教,学与不学的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幼儿及家长的态度。幼儿园组织的幼儿外语学习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幼儿园外语教师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是标志着一个幼儿园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师应该是经过专业外语学习的,并且是有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只是拥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难于设计幼儿的英语活动,不能有效的进行师幼互动,孩子也没有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或者只是有幼教经验的教师,粗略懂得一些外语,就担此重担,老师说出的外语,孩子出口的外语都是不标准的,这对孩子将来的外语学习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幼儿园若组织外语活动,必应该全面考虑,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
2.对于正在开展中幼儿外语教育活动的建议。
〔1〕处理好学习汉语和学习外语之间的关系。
从幼教实践上看,幼儿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依赖汉语。有些教师把汉语当作唯一的课堂用语,经常采用对译的方法。二是排斥汉语。有些教师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绝对不用。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有失偏颇。
教师运用汉语得当,就能使儿童借助汉语,较快的其的英语,教师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汉语成为儿童学习的绊脚石。
〔2〕发挥汉语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效应。
对于处学外语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教师在活动中可较多的使用汉语,使之成为儿童学习外语的拐杖。教师使用汉语要适时适当,遵循从多到少的递减法则,以保证儿童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外语。教师要扩展儿童接触外语的范围,使儿童的外语学习走向其他科目,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儿童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打下基础。
(3)处理好外语听说与认读之间的关系。
听说为主,认读为辅。中国人学外语的通病是“聋哑”病,在听,说,读,写这四会中,听与说的能力往往要逊色于读和写。从小让儿童多听多说,有利于儿童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只与认读能力发展并驾齐驱。
在幼儿园要创设外语的视听环境,让儿童耳濡目染,沉浸在学习外语的氛围中。
(4)处理好外语输入与习得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语言从输入到习得的过程中,情感起着极为重要的筛选作用。它关系的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数量和质量。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会比心事重重,压力颇大的儿童学得更好一些。
我们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儿童输入语言。游戏,唱歌,跳舞,律动,绘画,听念儿歌,听讲故事,肢体动作等都是儿童非常向往的活动,应广泛加以应用。
要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儿童的语言错误。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难免回犯这样后那样的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交往活动,教师就不要立即加以纠正,而应予以接受,以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强儿童的学习信心。
(5)处理好语言形式与就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外语教育是,教师既要让儿童学习外语语言系统本身,也要让儿童了解外语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社会风俗,思维习惯。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儿童的英语教育中,教师既是在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及其主要特征,为儿童树立尊重多元化的榜样。
二是培养儿童的文化意识。儿童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也是为了了解一定的文化。教师应适时地把与语言有关的文化信息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儿童。
总之,幼儿园外语教育有着种种争议,我们应对于幼儿园已经进行着的外语教育持着严谨,高标准的要求,要开展幼儿外语教育就要是精心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基础教育司
《语言教育?语言文学教育?》 章红 学前教育 2002.7.8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优化 》 李生兰 学前教育 2002.7.8
《幼儿心理学》 李彩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9
《幼教科研导刊》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