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与课改模式
丽 2021-05-01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创新,老师要努力营造质疑解疑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要创设以质疑和解疑为主的合作交流学习氛围。经过长期的坚持,相信语文教学会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改模式;氛围
创新教育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新的教学内容,理想的教学环境,如果没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同样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摒弃驾轻就熟的传统教法,花大气力探索课改新路。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进中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努力营造质疑解疑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开始我把质疑作为预习要求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预习一篇课文时至少要提两三个问题在课堂上交流。可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茫然,哑然,不知所措。经过反复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得要领,有的令人捧腹腹??......我适时地激发学生说:“看谁最聪明。先仔细看懂课文,再想象如果是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 作者向你提问会怎么问? 看能像孙悟空一样。会变戏法钻到老师肚子里去。你就能发现和提出好多好多的问题。”这一招还真灵,学生们钻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任好奇的思路驰骋纵横。我有意识的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引导大家环绕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还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提问,及时肯定那些善于发现别人 ( 包括老师 ) 没有发现的问题而“你却发现了的”同学,肯定质疑到位的学生。当然这需要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寻找和准备大量的资料。现在看来,花这些时间是值得的。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多数同学就能养成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班里逐渐形成了善问的良好学风。他们提问的数量、质量也有差异,有的颇有深度,让教师自叹不如;但也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即使如此,我也不冷漠怠慢,而是尊重、信任、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学生提的问题不合情,甚至有些怪异,我也不生硬否定,而是以宽容的态度说:“你再好好想一想”“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你会把问题提到点子上”,用种种鼓励的话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课文中讲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了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而在插图中站在前排的小女孩却在擦眼泪? 这不矛盾吗? 这个问题提得虽然有点意外,但我不胜欢喜接着又有学生提出课文中讲人们“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可图中那位放军战的眼睛和大家的眼睛看的不是一个方向!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我首先肯定学生们读课文,又能图文对照,观察力真强! 再顺势引导学生纵向思考,启发他们探究解答。这时候教室里先沉默了片刻,接着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说:“这个小女孩因极度悲伤,流的眼泪太多了,如果不擦掉就会模糊了视线,她也是怕误了看总理,所以她不得不擦去眼泪。”有的说:“从这里更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周总理逝世非常悲痛的感情。”有的说:“从那位解放军叔叔站的位置和姿势看,他是在长安街上执勤的,担任着特殊任务,解放军叔叔是维护秩序的,所以他的眼睛和大家看的方向不一样。”就这样,课堂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生自主地去寻找、去探索、去分析、去思考、去体验,然后经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质疑解疑的大门,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创设以质疑和解疑为主的合作交流学习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我在课堂中很注重努力营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善于与他人合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树立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要学,我会学,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我又试着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先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则由各组长写在纸条上,提交到全班交流讨论,最终得到解答。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如教学《丑菊》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非常投入地读完后,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下去巡视发现有的小组提出了十多个问题,少的也有三五个。简单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了。如“丑菊究竟是丑还是美?”“丑菊开花的过程和开花后的特征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在小组内解决完成。有些较难不易懂的,如“为什么有人给丑菊起了这个名字? ( 看得出孩子们为丑菊鸣不平了) ”名字可以丑,但实质一定要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与《落花生》相比,这两课的写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则由各小组组长汇总后提出来,作为全班共同的攻克目标。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有的说:“也许给丑起名字的人设有仔细观察,乍一看又小又矮,那样不起眼,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这对它太不公平了!”有的说:“也可能起名字的人,要说明外表可以丑但内心一定要美的道理,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才故意起这个名丑实美的名字。”学生们的议论正突破了本文的关键点和难点。最后我让学生为丑菊重新取名,顿时几十个含义各异又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名字应运而生。随着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教学的目的达到了,课堂任务也完成了。
“质疑一解疑”教学形式一改传统的教师注入,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转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模式,确实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的尝试还甚为肤浅,有时候步履仍艰难,但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还将在这条教改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作者简谭介丽:,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崇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