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云鹏宇  2021-02-22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数量不多,创新创业课程脱轨等问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随着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它凭借自身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创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措施,有效推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在当今社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意识,所以高校要寻求突破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转化与发展,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虽然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重视,他们大多只把这门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活动的表面工程,导致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不够。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自我价值的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实施不足、课程建设、环境优化等不利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迅速扩张,这种扩张是由企业家精神作为促进经济复兴和增长的工具的承诺推动的。教育部要求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素质、意志坚强、观察敏锐、思维超前、知识丰富、科学实践,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双百”目标,以智力安全为人才保障。大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他们是最重要、最具自主性、最具活力的创业群体,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入了中国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涵,是人民群众的创新素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1]。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人才成长路径,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要素,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方式,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高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科研水平,鼓励高层次专家学者畅谈学术前沿,精心引导学生,当好学术带头人,实现学术突破和学术引领。学习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目的是了解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最终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难题,完成实际工作,掌握计算机学习处理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方案。而计算机应用本身是一门枯燥领域,计算机工作流程结构严谨,内容符号,运算关系众多,抽象性强,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才能将知识学懂。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讲解都存在着极大的难度,甚至在经过漫长的学习时间后,学生虽然将理论知识理解但遇到程序设计问题却又做出错误的设计答案,又或是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学应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学会处理基本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创新和创业教育,虽然许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他们大多只把这门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活动的表面工程,导致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不够,创新创业课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相关课程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没有学到实际的创业技能。(二)学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面广,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能够独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也不多,高校不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比较随意,教师不愿意,也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三)创新创业课程不能与专业有效衔接,使创新创业课程形同虚设,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四)创新创业课程缺乏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与主体相衔接,而且要充分开展实践活动。由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创新创业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课程不完善,实践活动不足也是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创新是由创业环境驱动的,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并不代表创新能力,也不代表创业能力。创新需要更多的技能,然后才能将创新变成滥用。用创造力这个词作为创新的同义词,讨论了创意。在最简单的、无背景的形式中,创新是某种事物的开始,创业精神对创新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即创新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经济利益,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对经济机会的追求,因此,创业环境将推动创新,因此,将创业环境的诸多方面纳入计算机应用课程似乎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具有传统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迅速得到学生的关注[2]。尤其是学生在接受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后,会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做出最积极的评价,有意识地宣传。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更多的优势,这必然给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压力。此时,如果高校不能及时求变,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就可能得不到提高。如果学生的服务意识得不到提高,在创业过程中失败的概率会很大,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明显不符。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基本策略

为了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应用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有必要创建一个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模式,内容相对丰富,但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局限性,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是不合理的知识。我们必须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我们应该通过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然后离线实践,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3]。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优势,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传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模拟考试模块。在本课程中,学生们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包括创新产品开发、市场研究和预测以及新创企业的组织管理。高校还可以设置一个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模块,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其中,可以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投资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完善程序设计思想与专业实际应用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在当前国内计算机学习中学生包括学习毕业生,能够利用计[2]算机应用思想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计算机学者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之初能够投入全身心热情积极学习计算机程序知识。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却逐渐降低,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再学习之初由于之前没有的学习中并没有了解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领域。所以在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内容时新奇的领域激发学习好奇心,便能投入精力用心学习,一段时间后,信息技术入门之初的简单内容已经学习完毕,而接下来所继续学习的知识难度增加,相对晦涩抽象难懂,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解决办法却没有得出问题答案,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热情。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热情只限于应付学校中的学业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只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而没有掌握熟练应用的专业程序设计技能,为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将程序设计技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长效机制,可采取以下方法。在学生完成相应阶段的计算机程序作业学习后,分时间段组织知识汇报演讲,鼓励学生学习热情,举办程序设计比赛。所选取的比赛试题即为工作中易出现的计算机应用问题,使学生将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实际问题建立有效衔接,鼓励学生阅读大IT类工学图书,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六、结束语

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通过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有效地补充我国创新创业课程,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有效地丰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了服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刘军.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数码设计,2020(10):11-11.

[2]陈雪.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03(032):P.144-145.

[3]瞿新南.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00(010):P.91-9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