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艰苦创业教育体系探讨
佚名 2011-12-15
【摘要】实践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意志和品格的重要途径。自1995年学校成立董事会以来,石家庄铁道大学的董事单位已达60余家。学校不断拓宽与董事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完前三年或前两年的课程后,提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利用暑假和实习机会去现场锻炼,使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工程企业。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参与工程施工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炼,既增进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又使学生受到了基层的艰苦锻炼,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艰苦创业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战胜一切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如果他们缺少艰苦创业精神,就无法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加强艰苦奋斗精神塑造,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亟待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艰苦创业教育的灵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和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1]所以,加强艰苦创业教育,必须首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为大学生艰苦创业确立目标,指明方向。
(一)理想———确立艰苦创业的远大目标
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人的理想越大,格局就越大,胸怀就越大,追求的事业也就会越大。在艰苦创业教育中进行理想教育,就是为大学生艰苦创业确立远大目标。理想不仅是大学生心中的企盼和希冀,也是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地,一旦拥有了理想也就有了行动的坐标,理想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创业目标来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了这样的理想追求,就应该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创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在大学生艰苦创业教育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为大学生创业确立了远大目标,而且可以克服理想教育的空泛性,使理想具体化、现实化,也能帮助大学生克服职业选择的消极等待思想和迷茫情绪,增强职业进取意识,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二)信念———明确艰苦创业的正确方向
光有理想不够,还得拥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和意志深化的融合与统一,这就是信念。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创业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不可能处处鸟语花香,一帆风顺,遇到始料未及的困难、挫折甚至磨难都是正常的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退缩却步,就会前功尽弃,就会一事无成。在艰苦创业教育中,加强信念教育可以为艰苦创业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艰苦创业教育的灵魂,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明亮,而不至于后悔?那就是你们的理想信念。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的心里点燃,并且照亮你的前进的方向。”[2]
二、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作为艰苦创业教育的基石
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同理,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大学生是难以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艰苦创业教育必须着力塑造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对学生进行“苦”文化教育是前提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充裕,社会、家长给了他们很多的关爱和呵护,这种生活现实导致很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高消费的不良倾向。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他们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对于生产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没有切身感受,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关。所以,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苦”文化教育。通过“苦”文化教育使学生明白,唯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只有使“苦”的种子扎根心灵,才会生长出艰苦创业的果实。
(二)全面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是关键
开展艰苦创业教育,要对大学生全面揭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他们懂得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条件下,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他们重过缺吃少穿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与生活方式。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是一种开拓创新、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不畏艰险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消极、不沮丧、力求有所作为的态度。吃苦耐劳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敬业精神,是对工作负责,全身心投入,表现为对既定目标的鞠躬尽瘁。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勤俭节约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工作态度,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做到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只有全面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大学生才能深悟艰苦创业的真谛,才能将精神转化为行动。
(三)在“四会”中体会艰苦奋斗精神是根本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深刻体会艰苦奋斗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才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目的所在。大学生走入校园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学会生存生活的本领。因此,大学生只有在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中体会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根本所在。在“四会”中体会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各项知识技能,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勇攀科学的高峰,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发挥艰苦朴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与人相处中发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句话,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必须渗透,或者说融入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把经常性特色教育作为艰苦创业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为了提高艰苦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唯有坚持经常性特色教育,把艰苦创业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才能更切实有效地塑造大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石家庄铁道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采用“四课”的方式和途径,在本科生中四年一贯地开展艰苦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一)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坚持从入学教育开始对新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以军训、参观校史展览、观看校史纪录片和辉煌成就展、学习优秀毕业生事迹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活动范围,强化教育效果,在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中,突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邀请一些老革命、劳动模范、道德标兵等有突出贡献的人士为入学新生作报告,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人生感悟、理想信念为大学生讲解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追求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组织新生收看《高擎五星红旗的人们》、《大路朝阳》、《青春铸路魂》等纪实录像片,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新生深刻体会到肩上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养成课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每个学生都有熏陶和感染作用。将艰苦奋斗精神注入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都注重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同时,利用广播、橱窗、校报和校园网宣传优秀校友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艰苦创业、志在四方”的传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作风和“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办学特色,都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其次,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铁道大学校园内安置了詹天佑、茅以升等雕塑;把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青藏道、秦沈道、西康道等;在图书馆、教室、办公室、食堂和路边文化牌张贴或悬挂铁大学子艰苦创业的图片;记载着校史的八零广场等,这些都营造了崇尚艰苦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开办以艰苦奋斗教育为主题,形式多样,融时代性、教育性和艰苦奋斗精神为一体的系列讲座活动。通过浓郁的以艰苦创业历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随时随地感染并激励着学生弘扬传统,发愤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三)择业就业期间的指导课择业、就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大学生开展择业、就业教育活动,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为学生介绍就业创业形势,激发学生艰苦创业的热情,为学生在基层创业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把“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基层成才之路”的思想贯穿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始终,使学生牢固树立基层成才、艰苦成才意识和服务国家基本建设的职业意识。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他们座谈在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强自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5.
[2]温家宝.青年人要把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