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爱后进生,提高教育质量
苏文彬 2012-06-22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件繁琐而艰辛的工作,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老师才能真正体味到,特别是承担“普九”工作的学校教师。“普九”学校的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教育教学任务十分坚巨,很多老师面对这大面积的后进生很是棘手。因此,转变后进生,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学习困难生的成绩,转变后进生消极落后、怠慢的思想,应从分析其差的原因入手。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的父母离异,各自奔波各自的生活,对孩子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有的父母迷恋麻将,不管孩子;有的从小就基础差,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学习无半点兴趣,只是为混日子、打发时光;有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未能适应后进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点,教师就高不就低,对差生甩手不管,放松要求。这种做法是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要转变后进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落后学生观,树立现代学生观
叫学生转变,自己得先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个老话题,也是一座堡垒。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从教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转变落后学生观,树立新的学生观,对基础薄弱的学校更为重要。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着眼在本地方和普遍的或者说是全体教师的转变、办学宗旨的转变,要使培养出的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
转变学生观必须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后进生。考试分高就是好学生吗?听老师话就是好学生吗?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走出校门,在事业上未必有多大的创新成绩。笔者认为,好学生应该有如下品质: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能勤劳致富;在精神文明中追求美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敢于树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在遵纪守法上敢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尊重人、关心人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有爱心、善良、诚实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后进生的个性特点,从而转变落后的学生观。
二、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后进生增强信心
天赋和机遇固然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我相信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念加上不断训练的结果,有无坚定的信念和能否对人的潜能正确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信念是植根在人心底深处的欲望,增强了信念就有了奋斗目标。我反复寻找学生后进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鼓励他们,证明他们不比别人差。我和他们谈话和蔼可亲,使其心悦诚服。平时多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和可能,如:说一个故事,谈点计划,讲点打算。用生活中平凡的事鼓励他们,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于现实,一改过去对后进生埋怨、责怪的做法,相信他们身上同样有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积极的期望。适度提出要求,用自己的信念鼓励、支持学生,获取微小的成功,使后进生经历成功的体验,扬长避短;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利用后进生在班上有点号召力这一优势,培养他们当班委,在老师的器重下,他们往往最终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信心;支持后进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生日庆典、节日庆祝、体育比赛、小制作展等。让后进生和所有学生一样得到同样交流的机会、施展才能的可能,赋予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然的契机,尽可能地扩大其交往的范围,让他们获取成功,树立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要转变后进生,首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刚入校时,就让他们了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由教师逐条一一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还可以由学校或年级组织有关《守则》和《规范》的知识竞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容和要求;关键是督促学生按照《守则》和《规范》的要求去落实在行动上。这一点还需我们全体教师参与管理,从远处着眼,从小事抓起,随时随地纠正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大家要齐抓共管,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是因为由来已久,积习难改。大多由于学习跟不上,对学科无趣,教师批评多,天长日久,教师不理,家里不管,成了自由兵。为此,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学习内容上降低要求,分小组、小步子、快节奏地进行;分配优秀生或中等生与差生结对子,找帮手,或两三个人自由结合成兴趣小组。教师勤督促,多检查,急反馈,不放过任何一次参与教学活动的可能。对取得的成绩多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习惯养成后,再逐步提出新要求,使其能循序渐进,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也能学得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普遍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五、建立激励后进生普遍发展的新机制
后进生的转变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后进生不能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思想观念的程式化造成的。长期以来老掉牙的教法,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全体教师的手脚。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一定要从整体认识学生,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方向,为将来走向社会准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 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把学生过去的种种表现同现在相比,有进步、有提高的予以及时表扬。
2. 开展心理攻坚。每位后进生的表现、品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我都一一记录,对后进生进行意志、信心、情感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战胜困难、不怕失败、经得起挫折、向往成功的信心,为后进生排忧解难。我常对后进生说:“你遇上什么不愉快的事,千万想着我”。教师要主动帮助后进生解决困惑,消除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心态。
3.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有时后进生跟家长有密切关系,有的家长看孩子不是念书的料就消极怠慢孩子,有的家长听之任之放松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走访那些家长,与他们座谈。几年下来班组学生家长我都很熟悉,甚至跟家长成为了好朋友。这个做法对后进生的转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总结出,班主任也好,任科老师也好,你对学生心实,不怕吃苦,学生给你的回报就更丰厚。
4. 成立家长培训班。很多后进生的家长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不当,所以学校建立了家长培训机制,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干预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发,从而提升孩子对做人、做事、学习的认识,并给出正确的行为榜样。反复训练、实践、强化,直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达到彻底转变后进生的目的。
总之,德育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后进生成功地实现转变,转化为能适应社会规范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所有从教人员树立对后进生负责的观念,了解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解决方法和突破口,使后进生转变工作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对后进生不能压,而应设法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力量,帮助他们按一定的规范成功地管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