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怎样提高中学教育质量
钟平 2011-12-31
论文关键词:教育投入学校管理教学效率
论文摘要:有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管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去谈论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中小学做为基础教育,承担着为中小学生奠定坚实的素质发展基础的任务。整个学校的工作,都是环绕教学展开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但由于教育投入少,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一、中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基础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面对全体学生
现在的学校普遍脱离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最大化为根本目的,教育重筛选而轻培养,出现了重点班、‘特色班和普通班,对重点班和特色班一路开绿灯,被挑选出的成绩好的学生,学校安排好的教师任教,而特色班纪律性不强,为了术科有时连正课都不上,以致学校的学风都受到影响。学校把精力集中到少数学生的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造就了一批教育的畸形儿和不合格学生。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存在极大的厚此薄彼和片面性,重知识而轻品德,重升学而轻整体素质,重考分而轻能力。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要求学生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而拼命,为升学而不顾一切。没有兴趣、爱好、特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上违背教育规律和制度、规范。而那些被忽略的学生却太过于轻松,以致无所事事,也就产生出许多不该发生的事端来。
(二)教学经费奇缺,教师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放任自流
整个教育投入少,而投入到教学这一块则更加少。随着物价飞涨,而工资基本不提高,教师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造成大部分教师做一天算一天,根本提不起教育教学的兴趣,没有了激情,就干脆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校是要求齐抓共管的,由于没有生活的保障,大多数教师拒绝参与,管学生变成了班主任的事,管学校也变成了校长一个人的事。班主任对班级纪律抓得很紧,但只要有一位科任教师的放松,那就前功尽弃。学生还出现一种病态,对要求严格的教师不欢迎,反而对课堂纪律松漫的教师却表现出了热情欢迎。这种病态也发展到平常的测试中,本来的闭卷变成开卷,这已是这一行的潜规则,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这样,你一位教师是不可扭转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由于学生的评价占据20%,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行为是否规范不闻不问,学生养成放任自流的习惯。教师的价值得不到承认与保证,许多教师的职业变成副业,经商的,转行的,或者要求转到后勤的等等,只要是轻松就好。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
中学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片面抓智育、抓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教学跟着升学指挥棒转,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学生面临升竞争压力过大,心理负担加重。而且,学校只重尖子生和特色生,忽略可能升学无望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以致出现躲避和对抗。
(二)教育资源浪费、流失严重,教学经费少之又少
我国的教育经费是通过多渠道筹集,由于现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部分经费由财政划拨,但政府一贯的做法是先经济后教育,造成时常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师的工资。学校挤占教育经费,比如学校硬件的建设,为教师修住房谋福利等,这对教师来说是好事,但用于教师的培训、教学设备等经费却少之又少,教师的补贴是这个学期拿上一个学期的,而且是出奇的少,几百块一个学期。学校也没办法,所以,也会出现一些占用,出租教学设施场地,从事商业性活动,教育教学工作被忽略。
(三)教师队伍严重不稳,教学水平低下,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下
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培训不足,教学设备简陋,职业前景暗淡,所以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心思走,人心思散”。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在所难免,学生由于失去了约束,出现道德水平严重下滑,文化基础素质不全,科学素质低下,动手能力不强等。社会道德风气日下,学校道德教育没有实效,导致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下降,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不注意教材、教学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有一些教师认为过去的理论、方法沿用了几十年,也照样出入才,出科学家,伟人。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或者费力地去实践新成果。还有一些教师持观望的态度,上面推一步走一步,缺乏主动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
三、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出路
(一)增加教育投入
健全教育经费分配制度,严防挤占、拥用增加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物质保证,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的。而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虽有增加,但仍是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投入不少,可是教育资金分配不均,同一级别的教师工资差距过大,乡镇中学教师处于最低层。再加上挤占与挪用,流到这些学校的教育经费就远远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建全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的先决条件。
(二)改善学校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管理规律,教学管理要有助于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项管理把教学与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由于学校管理者把握不够好,学校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正视生源质量分布不均,防止学校管理两极分化
除了少数市、县级重点中学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证、有集中本地区优秀教师的条件外,在教学中相对遵循教学规律外,其余的学校可以粗分为这样两种情形:
一类是主要集中在城里或一些重点乡镇。因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计网罗生源,实行近乎军营式管理,教学上加班加点,占有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尤其是几门主课,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频繁的补课、考试。
另一类是生源质量低劣,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也相对低下的较偏僻的乡镇中学。这类学校除了为保全面子而有意识地抓几个“尖子生’”、“特色生”重点培养外,大量的学生在一种近乎“放羊式”的环境中受教育,师生都显得比较轻松,教师不必为升学而绞尽脑汁,学生也不必为考试而疲于奔命。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因此,由于生源质量分布不均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事实,防止学校在管理中出现两极分化。
2、纠正教育理念,防止唯利是图主义盛行
在升学的指挥棒下,常规的教学理论就已失灵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育理论毫无价值,于是唯利是图主义盛行。不管上面有何政策或新理念,他们认为只要达到一定的升学率,就是办学的成绩。于是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分数,无所不其极,许多严重违反教育方针,严重偏离教学目的,严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举措变得冠冕堂皇,甚至作为经验相传。因此,必须纠正这一理念。 3、规范管理手段,防止育人机制弱化
由于教学手段的古板陈旧必然会导致管理方法的相对单一,因此,我们必须规范管理手段,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而“尽可能多升学”的目标淹没了学生的个体意识,有时甚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有意识地扼杀个体意识的萌发。这样,“育人”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缺陷,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可以说’目前中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程度不同地陷入了“教师累,学生苦,重负担,低效率”的困境,形成了高分数与低效率的强烈反差,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教学活动不要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从一般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共识。不少的课堂上,“主体”却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的能力、发展的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反正学生得围着教师转。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一切都得服从于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要做教学的“主导”者,而不要扮演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应以学生为
中心。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单边活动”变成“双边活动”。
2、教学过程不要以课堂为中心
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似乎教学只囿于课堂,因而教学变成了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教学,致伊学生的学习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社会。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三缺陷”——思想上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学习上缺乏自学能力,便是课堂中心的结果。因此,不要局限于课堂,应多了解社会,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教学。
3、课堂活动不要以教师讲解为中心
由于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唱主角。因而教学活动便是教师按自己事前准备印发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讲解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则往往考虑很少。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4、一切讲解不要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中考”、“高考”、“会考”,成了中学教学的指挥棒,怎么考就怎么教。去年的教学围绕着前年的试题转,今年的教学围绕着去年的试题转,明年的教学又得围绕着今年的试题转,教学老是跟在考题后面瞎跑。多考的多讲,不考的不讲。特别是毕业班更是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5、教学手段不要以传统教学为中心
教学手段几十年基本不变,教师大多一支粉笔加教材,便完成一节课,有时为了上一两节公开课才准备一下,有的学校为了迎接上面的检查,才做一些设备补充,过后就恢复往日的模式。由于考试是第一位的,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水平的高低这一逆循环“定理”的成立,使许多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于是,除了课内满堂灌外,连课外活动时间都不放过,大量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补课,学校管理也有意无意地鼓励这一行为,特别是城关中小学这种现更为严重。
[1]龚德隆主编,《中华教育经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程方平、冯克成主编,《教师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
[3]许琼主编,《二十世纪科技与教育成就大观》,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4]柳斌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
[5]卢继文,《别丢了后两排学生》,《广东教育》,1999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