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德\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未知  2011-11-19

3.校企合作。 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极其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社区学院通常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与企业协作教育,为企业培训职工,以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合作。这些合作方式,对学生本人而言,有利于提高职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而言,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和扩大未来可供选择的高素质新增劳动力来源;对学校而言,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场地和人力等教育资源,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区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三、德、美两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美两国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加大经费投入。 我国长期受着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重“学”轻“术”,“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根深蒂固。要彻底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是复杂的、艰难的。当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队伍中,办学条件好一些的专科院校差不多都在努力升本科,带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大学”之类的院校也在想方设法去掉“职业”二字。避开“职业”,攀附普教的现象比比皆是。剩下一些本来办学条件就差的学校早已困难重重,哪有精力和热情去深化改革。在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采取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级拨款为主,社会和企业合理负担为辅的经费投资体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有限的拨款对于学校建设与发展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政府要舍得花钱办教育,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更多地参与和支持,解决高职院校维持与发展的经费问题,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2.调动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积极性。 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已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院校与企业已形成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院校融入社区(即地区)经济,面向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院校根据当地经济特点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和课程计划,使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3]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地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十分薄弱,企业与院校缺乏沟通与联系,从而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十分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企业对所需人才缺乏足够的认识,“人尽其才”、“量才录用”的意识没有形成。有的企业甚至认为:现在到处都有大学生,何苦还用高职生。不只造成企业的“学历高消费”,同时未能做到“人尽其才”,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损失与浪费。其次,多年来,企业长期受到“国家培养,我用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影响,从未意识到企业还有培养人才的义务与责任。最后,多数企业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而是错误认为:企业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妨碍企业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德、美两国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要改变我国落后的职业教育现状,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实行产教结合,院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指导院校的教学工作,帮助院校随时展开专业教学论证,研究专业课程设置,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更新培训计划;院校还应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充当学院的兼职教师,用以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企业向学校提供劳动力市场和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院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劳动力大军,两者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3.实践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搞好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能力培养搞好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从各环节上予以保证。专业的设置要与行业、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定吸收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修改。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走上工作岗位。为此要下大力气搞好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引进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还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全体教育者更新观念。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