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周超 2011-08-11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路径依赖
论文摘要: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都与其社会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社会要素有着极为复杂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职教的梳理,采用“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我国职教管理体制的不足,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有所帮助。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梳理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民族危亡逐渐加深之时,洋务派的杰出代表左宗棠于1866年在福建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堪称我国近代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随后清政府又创办了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等培养技术人才的学堂,公元190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癸卯学制”,规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当时称之为实业教育。这样我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才被正式列入学制。
1917年,黄炎培等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推广职业教育”“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等职业教育思想。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和就业。这个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定。
1951年国民经济恢复期以后,国家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之中。1956-1966年期间,职业教育学校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5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挖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此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1996年5月正式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职业教育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从此进人了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
1.在办学主体上,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办学,但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权在中央,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分级管理以政府统筹为主,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很少有独立办学的权力。而像一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不直接管理地方具体的职业教育事务,而是由地方自己管理,政府在国家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地方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运用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来干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宏观上的调控,有效地解决了地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所需的经费,调动了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2.在管理权力上,中国是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权在政府,由政府统筹管理全国的职业教育,在中央设立教育部成人与职业教育司来管理职业教育的具体事务,下面积极配合中央贯彻执行,学校没有很多自主办学的权力,因此,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上,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由政府推动,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本着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极为有限。
三、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着自己特有的内在制度,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说,就是因为存在内在规则,存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中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形态,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各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自己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代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都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在职业教育产生的清代也不例外,洋务派创建船政学堂,也是沿袭了这种中央管理的方式,职业教育的管理权在中央,地方只是起执行的作用,没有权利来进行自己的决策,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后,也是采用这种管理体制,地方没有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提出发展计划,地方认真执行,没有独立办学的权利,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不一样,这样难免造成职业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
总之,以上是笔者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通过分析期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陈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