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适应产业结构新体系的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方略

韩胜难 刘萍  2012-08-07

论文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职业教育即将成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论文关键词:产业结构体系;职业教育改革;方略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改造提升制造业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工艺管理水平低,同样的消耗做不到最大的产出。改造提升制造业,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教育战线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如果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将很难让社会满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素养的新要求。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社区、养老服务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都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四)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五)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要求我们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力度,要求我们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以适应产业企业和岗位信息化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客观需求。

(六)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要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青少年学习相应专业,造就一批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上述领域的发展,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为科学技术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体系调整提出的新要求

(一)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用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涵。目前教育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机制;二是依托行业企业成立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三是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督导检查、依法治教等方面发挥宏观管理、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供条件,支持行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密切开展校企合作。

(二) 《人才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整体部署了六类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一是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是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六是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略

(一)转变职教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一是注重提高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提升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二是促进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由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向促进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能力;三是转换办学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由主要依靠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主导推进,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转变,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其发展生机与活力。 (二)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明确服务方向。科学规划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二是把握服务重点。服务于国家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与教学改革,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优化培养方案。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三是瞄准国际标准。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四是加强实践教学。高度重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制订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五)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重点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二是开发优质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加强虚拟实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四是模拟实践环境。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

(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就业导向、技能为重、终身教育的原则。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支持各类职业学校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参与职业培训。面向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在职职工、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以及所有有职业教育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健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发挥职业学校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新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服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四是引领职业教育科研。高职院校要把科研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功能,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发挥自身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建立与行业、企业、国际组织密切协作的科研工作机制。特别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若干重大前沿应用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繁荣高等教育科研做出贡献。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