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

李新生  2009-06-28

摘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在就业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就业机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机制;创新 就业机制是指由多个结构或变量组成,遵循一定的方式对就业行为和就业现象产生影响,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相互联动过程及其运行系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在就业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深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已经显现出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还不相适应。 就业工作管理人员市场就业意识不强受计划经济用人制度的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就业意识还不够强,在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等、靠的思想,希望用人单位主动上门,缺乏走出校门主动联系企业、主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创新意识,高职学生就业的市场营销理念没有树立起来,市场化就业模式还没有建立,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市场化就业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随着市场化就业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市场化就业的特点也日益显现出来,高职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也更加突出。教育部2002年发出《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之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得到了重视与加强,但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形势与就业求职技巧教育的层面,与市场化就业相适应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培养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运用。 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还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与市场化就业接轨的就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学生就业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与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与关注,但目前高职院校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科学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没有建立并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受到较大的影响。 缺乏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手段随着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化就业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多样、程序上更繁琐、任务更艰巨,因此,只有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适应市场化的就业形势。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起来,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服务与管理上,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就业成本较高,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与管理效率较低。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 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需要市场机制在高职学生就业与人才流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人才资源配置作用。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大学生就业格局明显地呈现出就业市场化特征。人才市场逐步发育成熟,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计划用人机制被基本摒弃,就业市场化格局已不可逆转,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人才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加速流动,供求矛盾显性化。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明显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才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与功能性障碍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单位与人才市场之间不能有效地传递人才供求信息与质量信息,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立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实现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和谐就业的客观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职学生的基本权利。从资源的角度看,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获得了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不仅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建立起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就业机制与就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学生就业工作还没有摆到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现有的就业管理体制与就业机制影响着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就业机制,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消除制度性的影响,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高职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谈不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为人的劳动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人的劳动能力一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人就获得了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劳动能力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人要获得劳动的权利。因此,高职学生作为优质人力资源要获得全面发展,必须获得就业的权利,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实现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就业机制就是要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制度优势,通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就业管理制度,组织人才资源信息调查,加强人才信息服务建设,以信息化引导与促进就业,建立与用人单位和人才资源市场的互动,实现人才输出与输入的有效对接,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高职学生做出科学的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以提高学生就业工作水平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学生就业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决策机制。要建立学院党政一把手主抓的学生就业领导机构,统筹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立就业决策信息中心,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实现就业工作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络,明确学院、系部、班级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建立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学生就业工作促进机制,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就业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工作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学生就业工作既是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是办学系部的重要工作,要制定职能部门与办学系部关于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制度,科学评价办学系部的就业工作,强化责任,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以学生就业服务为宗旨,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服务机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要突出对学生就业的服务与指导,形成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全程化就业服务机制。一是要树立新观念,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不再有更多的分配权,在工作中体现更多的是服务。就业工作机构与办学系部应树立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建立按市场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就业服务体系。必须依靠机制、依靠政策、依靠科学、依靠管理,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良好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制度体系,制定就业管理制度,健全就业推荐、笔试、面试、考察程序,确立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面试、考察签约的良性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保障。三是要实施毕业生追踪服务,做好信息反馈。建立毕业生追踪服务机制有利于密切教育与经济、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形成以毕业生为联结点的校外就业推广网络,检验学院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追踪服务,广泛收集毕业生对教育教学、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建立起信息反馈体系,既可为在校生提供就业与创业示范,又可为学校的专业改革、教学改革与职业指导改革提供依据。 以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为切入点,构建科学的就业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系部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要通过建章立制,将系部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充分地结合起来,改变系部只承担人才培养责任的局面。一是要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开展就业工作评比,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结合好、效果好的办学系部进行表彰奖励,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二是要把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系部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挂钩,与部门评优评奖挂钩,促进系部重视与关注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要建立学生就业工作个人表彰制度,对就业工作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就业工作管理人员热爱工作岗位,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全员参与。 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就业指导机制学生能否科学择业与作出正确的职业定位是对就业指导与职业定位指导效果的检验,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声誉。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定客观的择业标准,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结合、个人素质特点与职业要求的结合。二是要开展心理指导,调整好学生正常的就业心态。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用平常的心态面对就业,提高职业心理素质。三是要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高职学生要在各类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了解企业、了解职业、认识自我,必须具备相应的求职技巧与方法。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应聘指导和选择职业指导。 以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为途径,构建校企合作型学生就业新模式高职院校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学生就业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要着力与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与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需求供给链”建设,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活动,让学生融入企业、融入社会,构建校企合作型学生职业指导模式和学生就业新模式,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