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英语课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江鸿 2012-12-19
该文系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宁波市少儿英语课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成果。负责人王江鸿
一、背景介绍
2009年,获得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宁波市少儿英语课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之后,课题组分别对幼儿园、重点小学和民工子弟小学做了调研,并对课外教育、兴趣的专注、家长的作用等相关理论作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调研情况及思考
2.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探讨,结合对书面调查所获基本信息的分析,课题组认为,许多家长对课外教育,特别是英语课外教育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自己孩子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教育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对待课外教育的态度有待于改善。认为家长有必要加强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具备基本的指导和帮助孩子的条件,应该有效并主动指导和帮助孩子学习英语,而不是一味地把孩子交给各种培训机构。另外,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培训方式和师资,以此来弥补目前还无法回避的应试教育机制带来的某些缺陷。
在接受调查的61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中,‘经常’主动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的不足百分之十(9.8%);民工子弟小学的118位家长中,‘经常’主动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的只有三分之一强(36.4%);重点小学的情况好一些,95位家长中‘经常’主动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的也只不过五分之三(67.4%)。与此相对应,孩子‘经常’主动向父母询问英语问题的比例也比较低:幼儿园的约有四分之一(24.6%),民工子弟小学的的接近六分之一(16.9%);重点小学的有四分之一强(29.2%)。这或许缘于家长自身的工作压力和英语水平等因素.调查发现,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中分别有70.5%和32.8%表示送孩子去接受课外培训是出于‘自己不懂英语或英语太差’和‘自己没有时间教孩子’;民工子弟小学稍好一些,选择比率分别为18.6%和21.2%(比率最高为32.2%);公立小学更好一些,分别为20%和16.8%。
2.2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刘恒新,2001)加之社会环境及家长的迫切愿望等,促使学校以外的教育成为必须,而且这种必须的表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样化,无论称其为“课外教育”还是“课余教育”,弄清楚其具体含义显得甚为必要,它是明确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特别是帮助他们做好英语课外教育的前提。
课题组在对‘课外’、‘课余’、‘教育’等词语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认为“课外”的范畴大于“课余”,它们都是指学校及学校教师不上课或没有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进而认为,“课外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某种或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及其过程。”认为只有这样,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社区的“四点钟学校”、各式各类的“家教”,以及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所做的努力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知识的增加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才能在密不可分的教育整体组成中占有有一个合理的位置与地位。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英语课外教育”如同其他知识或技能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需要孩子在家人、朋友或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和实施者,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3那么课外英语教育与学习活动中,家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呢?这同样是儿童英语课外教育活动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课题组通过调研,赞同陈文平园长的见解:“我们现在很多父母并不是素质不高,而是不懂得怎样正确地教导孩子,怎样与孩子沟通。”提出,在孩子外语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摆正位置:多以朋友的身份设法引导和指导孩子,少一些命令甚或恐吓。2.目光远大一些:学校的考试每次都得100分固然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得到100分,就应该设法帮助孩子找到其学习英语的困难之处,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着手。3.参与孩子的学习:对于家长本人接受过英语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参与到孩子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效果会更好。4.多表扬鼓励:既要在孩子取得进步时适时的予以鼓励,还得考虑采取适当的鼓励方式,不宜过分强调金钱或物质。5.兴趣要广泛但不可泛滥,家长需要认真审视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帮助其培养中心兴趣点,以便于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值得庆幸的是,相当多的家长对于上述1、2点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也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中,表示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学习英语是出于‘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兴趣’的占70.5%,远远高于希望提高孩子‘英语成绩’的36.1%;不过,民工子弟小学的家长中,虽然有61%的表示是出于‘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兴趣’的目的,同时又有66.1%的家长是出于‘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这或许与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有关,但不能不引起注意。重点小学孩子的家长同样不容乐观,因为虽有70.5%的家长送孩子的原因是‘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兴趣’,而同时又有60%的家长是出于提高孩子‘英语成绩’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培训机构的‘收获挺大的’在三个不同学校的比率分别为36.1%,28%和35.8%,似乎与其初衷差距比较大。一方面与大家普遍认为家长‘功利心’过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密不可分。
2.4课题组并没有调查孩子们是否同时参加了其它课外教育类的培训,比如绘画、钢琴、书法和跆拳道等。原因非常明确: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兴趣转移的也比较快,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们根据他们的个体情况有意识地培养。
为此,课题组撰文‘心理学的“常想一二”在经典和课外学习中的体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石赟在其主编的《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人一生要战胜的22种心态》这本书的“前言”中阐释道:“扣除生活中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令我们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希望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至于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到了。”这样想了,这样做了,心里就会“如意”,就会“快乐”,就会“欣慰”。《马太福音》6:24)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课题组建议,孩子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剥去”自己不需要或某个阶段暂时不需要的、不适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明确自身需要和适合学习的,方能集中精力,取得好的课外学习效果。
2.5高等学校正在设法为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而设计和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如果能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也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既解决家长困难,又帮助优秀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
三、其它
“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
土,土质要好、水量及水质要合适,烧制的时候温度要适中等等。也就是说孩子和家长在孩子的英语课外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诸如培养好习惯、适合孩子的兴趣,主动帮助和参与孩子的英语学习等,但同时,‘水’的‘质’和烧制所需要的‘温度’等并非家长所能够完全掌握和控制的。比如,宁波某家报纸在2011年7月8日曾报道说,“‘ⅹⅹⅹ老师教育’江东培训点傍世界名校 暑期培训乱象丛生丞须整治”。课题组看到后感到欣慰。但是次日该家报纸又以更大篇幅为该机构做起了招生广告。这又让课题组感到迷茫,不知道这是希望提醒家长,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还是有意帮助该机构通过‘炒作’而吸引眼球、‘迷惑’孩子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