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王美丽 2012-06-01
一、语言的风格
教师的语言风格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语言特色为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的教师的讲授语言以文字修养高见长,其好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借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有的教师的讲授语言循循善诱,能够令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其好处在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易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知识;有的教师知识面广,博学多识,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往往能够旁征博引,这无疑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事物的能力稍微差一点,但从另一方面讲,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使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在努力说好普通话的基础上,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为架起师生心灵之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二、幽默感
幽默感是教师获得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具有神奇的教育功能。幽默的语言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不把学习作为负担,反而会产生一种快感,从而对正确的知识加深印象,在笑声中绽开智慧的花朵。
三、启发性
思维的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目前教育界公认的看法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依靠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语调、语速的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声音的高低、快慢必须适度。语调的强度和语言速度的起伏变化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和谐悦耳、节奏鲜明的特点。以本班学生均能听到为准,同时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轻重强弱的变化,用自己体验到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启发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声调的快慢适中,能够给学生悦耳动听的美感;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学生留下思索和联想的余地,使学生有消化和吸收的空间。在强调某些内容时,不可用一种语言节奏,要适度地调节语言的快慢高低,这样不仅会给学生新鲜感,也能使学生有充足的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用较高较快的语气、语调去赞许,这样会给学生以很大的鼓舞。
五、体态语言不可忽视
1. 表情语言。面部表情对讲课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作为心灵之窗的眼睛,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要得当。在上课过程中,若学生有违纪现象,可采用突然沉默或停顿的方法,用眼神去注视,给予警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就会达到。而对该学生来说,既使他受到了教育,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进程。
2.动作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手势,手势具有强调、示范的作用。恰当的手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形象的补助语言教学的效果。摸一摸头,拍拍肩膀,拉拉小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传达出老师对他的信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