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文化对镇平方言词汇的影响
张力 2011-08-03
论文关键词:镇平方言词汇文化
论文摘 要: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镇平方言虽然很接近普通话,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许多词语具有浓厚的方言色彩,构词形式也别具一格。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不仅体现了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特点,也与方言地域的人文历史,文化心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镇平方言与豫西南文化心理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方言开拓一个视角。
一、镇平方言词语的来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个地域里肯定有与之相互依存的语言。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曾经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得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1]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当然,一个地方的方言也必然是这个地方文化的写照。从社会文化角度对镇平方言词汇的来源进行分析,探讨社会文化和镇平方言的关系,能增加我们对镇平方言的认识。
镇平方言中有许多词语的由来一方面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另一方面与豫西南地区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将从人口迁移、地方历史、地理环境、地方习俗、文化习俗以及文化心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镇平方言词汇。[2]
(一)人口迁移对镇平方言的影响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实行残暴统治,再加上这时黄河淮河泛滥不断,饥荒频发,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政府实行血腥镇压,使得广大中原人迹罕至。而山西地区没有受到战乱的祸害,一片繁荣的景象。明初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先后八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河南镇平就是一个重要的迁入地,这在民国初年编修的《洪洞县志》里面有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地,树下为集合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3]在现有的镇平方言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山西方言特色。如,李小平关于山西临县方言中“打”字的分析,普通话中说“鸡蛋打了”,“打粥”,“打柴”,在山西临县话中则分别说成是“鸡蛋捣烂哩”,“舀粥”,“砍柴”。[4]临县中的这些说法在镇平方言中也有出现,可能就是大迁移时带来的。还有镇平方言中还存在一些普通话中“打”字没有的意项,如牲畜交配在镇平方言中称作“打圈”等等,这些用法在山西方言中也有出现。
(二)地方历史对镇平方言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方言是在历史上就形成的,要了解一个地区的一些方言词汇,就要从它的历史文化角度去分析。
镇平名字的由来,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镇平在西汉的时候为涅阳县和涅阳侯邑,后来在历史上几次改名,在隋开皇元年(581年),改涅阳为可阳。[5]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始置镇平县,是金朝统治者为了显示镇压平定境内的信心和决心而起的名字。[6]
其实镇平方言中许多词语都与地方历史文化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考证这些方言,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三)地理环境对镇平方言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其范围内的方言词汇也是有着很大制约作用的,一个地区的环境决定这个地区方言的使用类型及其频率。
镇平地处南阳盆地之中,地势低平,没有特别大的山,对于一些高度不超过100米的“山”都称作“小土坡”或者“山个鳞”。不像大山特别多的黄土高原,对于山的大小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山崖”、“山沟”、“山腰”、“山峰”等等。盆地的地形也决定了这个地方缺少大江、大河,在镇平方言中也就没有沿海地区像“海滩”、“海神”、“三角洲”这些词汇。以上关于山的、海的词汇即使在镇平方言中出现人们使用的频率也不会太大。 当然,盆地也有盆地的文化,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便利于人们进行耕作,因此在镇平方言中有许多关于农产品和农用工具的方言词汇。如镇平方言中关于农产品的词汇有:“苞谷(玉米)”、“包包菜(卷心菜)”“红薯面”;关于农业用具的词汇有:“铁耙”、“木耙”、“拆锨”、“扬锨”、“铧”、“犁”等。还有许多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谚语:“枣发芽,种棉花”、“白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等等。
(四)地方习俗对镇平方言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习俗往往带有很浓烈的封建色彩,由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使得各个地区之间交往沟通相对比较闭塞,这句造成各个地方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习俗不同,反映习俗的民俗语言肯定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镇平方言中还有许多关于婚姻和丧葬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形成与当地风俗有密切的关系。如:“摺酒缸”是指在婚庆的时候帮助新郎喝酒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酒量比较大,像酒缸一样。“撞门礼”是指在结婚当天去接新娘时,按照习俗送给新娘家的礼品。“撞门礼”顾名思义,就是用礼撞开姑娘家大门的意思,“撞”这个字听起来有点不雅,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方家对于闺女的留恋不舍之情。镇平方言中的酒桌上的习俗比较丰富,就拿行酒令来说,像“一心敬你”、“哥俩好”“三星照”、“四季发啊”、“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抬你坐”、“九连环”、“十全十美”。这是喝酒的人借这些行酒令表达对对方的美好祝福。
(五)文化心态对镇平方言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文化心态对一个地方的方言也是有影响的。如果人们对一个事物比较喜欢,就会用一些溢美之词去赞扬它,相反,如果讨厌它,就会去贬低它。出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喜爱,那些溢美之词比比皆是,在这里就不做研究了。下面着重分析下镇平方言中的詈词。
从功能和用途的角度来看,詈词是分等级的。人们采用的等级不同,反映出态度的也会不同。詈词按功能可以分为骂詈和戏谑两大类。[7]我们结合这两大类的功能状况和它的等级做以下描述:
1.与性有关的詈词为一级詈词。由于在人们看来与性有关的动作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表现,这类词语都含有谩骂的性质。如:“毬形”、“烂破鞋”、“真蛋毬”、“流光蛋”、“胡毬扯”、“扒灰头”、“毬皮”等。
2.与品行、身份等有关的詈词为二等詈词。这类詈词既包含有谩骂的意思,又有戏谑的意思。如:“娃儿”、“鳖刻叉”、“日冒蛋”、“浪摆里啥”、“贱不唧唧”、“袖子”、“老阴毬”等。
3.与生理缺陷、智力或能力缺乏等有关的为三等詈词。这类詈词谩骂的功能相对比较弱,戏谑的功能则大大增加。如:“绝骨头”、“二球”、“二货山”、“肉拧头”、“骡子毬”、“闷头闷脑”、“憨波儿湿脸”等。
结语
通过探讨镇平方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我们对镇平方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镇平的风俗文化的角度去探究镇平方言词汇,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方言词汇的理解,使我们在运用这些词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1]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 孙奂仑,贺椿寿修,韩垧纂.《洪洞县志》卷七《舆地志》[M],1917.
[4] 李小平.山西方言中的“打”[C].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 《镇平县志》 镇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M].北京市:方志出版社,1998.
[6] 《南阳地区志》(1986-1994),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