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电视剧视像叙事的深度探求

宋永琴  2012-09-05

摘要:电视剧视像叙事,深度探求为图像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深度既意味着意义的获取,又决定了审美介入的程度。从观者审美心理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惊奇;瞬间深度;价值模式

电视剧是视像直观的艺术。囿于传统观念,如电视屏幕狭小、清晰度低等,电视剧的影像意识一直较为薄弱,画面感知效果不被重视,视像表达也难以形成一定的主体风格。电视剧视像叙事的深度探求,使观者在审美感知中具有了一定的价值思索、探求的可能。

美的根本属性在于深度性,在于其价值特性。深度意味着意义的获取。语言基于词与词、句与句结构准则而起作用,而图像则是基于其直观现象的符号性质来创造意义。电视剧视像叙事,图像符号的本质直观,瞬息流动的影像世界中,意义的探求首先源于观者的审美感知力度,或者说审美介入的程度。深度性为视觉画面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也正基于此,电视剧才能免于“低俗艺术”、“平面艺术”的嘲讽。

一、“惊奇化”与深度

电视剧长篇叙事形式,对于观者来说,惊奇是必不可少的审美心理过程,绾结着视觉连续性。在每一集的单元结构,以及集与集之间叙事连续性的缔造中,惊奇都被视作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它以新鲜的情绪体验带动着观者观赏心理,具有重要的审美功用。惊奇是对美的属性的发现,深度感是往往是视觉“惊奇化”的结果。

深度感知,存在于“惊奇化”审美发现当中。电视剧以视觉图像为中介的叙事运动是一个平中见奇过程,图像审美质素的组合,是在主体的审美意识支配下,根据叙事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表达,产生了孕育着审美内涵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意味”只有在观者的视觉注意中才能被发现,被感觉,进而被理解。梅洛·庞蒂指出:“深度不标在物体本身上,它显然属于视觉角度,而不属于物体;因此深度不可能来自物体,也不可能被意识规定在物体中;深度显示物体和我之间和我得以处在物体面前的某种不可分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审美价值的实现缘于感性形式的理性把握,是审美主客体物我关系的建构。深度意义蕴涵在形式的审美“惊奇”体验当中,由此视觉观看展现出其复杂的意蕴。惊奇是审美体验的瞬间“震颤”,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对深度的发现也是突然的、即时性的。从叙事策略上讲,电视剧意义的深度发现,往往是在影像流动中某个特定视觉形象或者一些具有修辞意味的画面中,这些视觉形象或画面观感上是新鲜的、奇异的,是被强化的视觉表现,有着突出的视觉注意性。作为叙事过程中特殊的“叙述话语”,这些画面陈说着意义,显示出特殊的蕴涵,沟通了剧作的表层形式和深层的美学价值。如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第16集中张普景和敌人浴血战场的场面,一批批围上来的敌人倒下了:

定格特写(中景):举着大刀、满脸鲜血的张普景

慢镜头:张普景举着大刀,咧嘴一笑,缓缓倒了下去

俯视镜头(全景):张普景躺在地上

空镜头:一阵弥漫着的硝烟

这几个镜头的简单转换中形成了意义,不仅让观者对其生死命运充满着紧张的期待,通过这个人物行动,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威猛勇武和英雄豪气,也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希望和明天。这里,视像形式和叙事内容一体化,体现出剧作在审美价值上的掘进,真正实现了艺术化的审美。

二、瞬间深度

从观者的审美心理认知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格式塔心理学指出认知本身就是一个迅速的、瞬间的、简单化的过程。“我们是对图像的整个形态,而不是对它所包含的孤立的视觉元素做出反应。通常我们不会尝试准确地把握外形的每一个细节,而仅仅主观的感受和选择那些帮助我们确认看到了什么的细节。这样做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标出现独特形状的可能性,但我们理解的精确度只需要满足我们的瞬间需要就可以了”。观者的审美感知是简单化了的视觉对象。电视剧叙述中突出某些画面形式特征,或者经营某些片断结构,目的都是向绾结观者审美注意力的方向努力。唤起并维持视觉注意是审美感知的一个必要条件。“感知取决于注意力。假如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于画面的一小块区域,那么对于其余部分就会视而不见。假如注意力被分散到一大片区域,那么我们对于各个部分都不会形成清晰准确的感知,在某一时段内我们的注意力总是相对恒定的。”电视剧观者也是如此,其审美注意力存在于瞬间的深度感的把握之中,朝着能够“明晰”感知的意义去“发现”。电视剧《成吉思汗》,故事开始于部落之争,女人、土地都成为草原上的战利品。阿额伦在婚嫁的路上遇到了前来解难的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二人成亲不久,铁木真降临到人世。也速该在战场上奋战归来,看到前来迎接的妻儿,他欣喜异常,赞赏妻子为他生了一个手握“苏鲁锭”(蒙古人的战神)长矛的草原英雄。当众为儿子取名“铁木真”,并命令脱朵立即杀掉俘虏铁不真兀格。脱朵刀落之时,出现了也速该双手缓缓高举婴儿,婴儿和蓝天相映的场景。画面中镜头由平视向仰视的转移,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生的婴儿身上,这个空间造型实现了画面感知的深度。一个新生命、一个英雄的诞生,预示着铁木真,一代“风流人物”,将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闪耀在广阔的草原上。这个画面在故事叙述层中,只是一个瞬间的片断,却实现了电视剧对视觉形式的深度探索。

电视剧叙事中,光线、色彩原本是作为表现空间距离的形态,在叙述主体眼中,它们成为了创造瞬间深度的标志物。全景、远景、近景……;白色,红色、黑色等不同的画面感知,原本作为物理空间深度距离的认知方式,在电视图像中被作为种种召唤其情感介入的审美质素,创造着艺术的可能性。“光和影能使观看者将物体对光线的阻挡作用转换成距离信息……色彩作为一种距离提示手段,就更神妙了”。如红色、蓝色分别被视为前进色和后退色,就是观者主体深度阐释的结果。电视剧《金粉世家》画面形式的结构就多处采用了色彩、光线来营造画面的视觉艺术。如金燕西驱车邂逅贫家女子冷清秋那一刻,就采用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意手法:随着清风飞舞的白蝴蝶般的纸张中,一个身着浅蓝色学生装女子蓦然出现在金家公子的视野里:她清纯、素雅、端庄,一下子攫取了他的心。色彩在这里不仅是画面形象的视觉元素,也同时是营造审美情境、唤起深度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巴纳德依据巴特对图像的理解指出:“承认形状、线条、色彩和质感是再现自然世界中的事物,正是对某个图像外延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光和色作为电视剧叙事基本的艺术质素,可以实现瞬间深度感知。

三、深度是一种价值模式

深度是一种价值模式。电视剧审美价值的探求,体现在图像形式和内容之间的意义建构。电视剧图像是基于电子视像技术之上的、流动的影像世界,图像显示意义的手段,必然是片断性的、瞬间的象征结构,它所创造的视觉形式,象征、比拟等修辞手段、在观者感知中须具有可供普遍理解的意味,也就是说视觉深度感,是叙述主体对表层形式趣味的有力把握,在平实性中寄寓的价值探索,而非强制性灌输思想。电视剧《空镜子》、《浪漫的事》、《搭错车》、《青衣》虽然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素材,但是导演往往擅于在生活的洪流中迸溅出生命的浪花,如孙莉姐妹和镜子的隐喻等,筱燕秋学演青衣时扭结在一起的水袖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层“言说”意味,丰富了剧作的思想艺术。审美价值是电视剧视觉美学深度意义的实现,也是其叙事长篇延续的生命力所在。

此外,电视剧长篇叙事的结构形式,以及电视剧作为大众的视觉艺术,面向各种文化层次的受众,决定了它只能是瞬间的深度展现。它在视觉呈现上必须考虑到大众近似取向的接受水平,及电视媒介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从当前电视剧艺术实践来看,各类题材总是力图以亲近生活的面目出现就是例证,因为从大众审美心理特征来看,诉诸其审美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以一种新鲜的目光重新感受日常生活。这种新鲜的感知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陌生化观看,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陌生化”的原则是基于审美惊奇心理之上,对作品理解的深化。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保持着与日常生活的“渐近线”,以简洁、平实、明晰的叙事风格取胜,叙事线索较为单一。但是,这种世俗性的叙事倾向,容易使之陷入平庸,缺乏美学感知的力度。由视觉“惊奇”带来的瞬间深度体验,使审美体验保持着新鲜的思维,凝聚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提升了电视剧作的艺术品性。

电视剧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产业化经营常常使之陷入一种艺术性和商业性相抗衡的局面,有些剧作者在电视剧艺术价值和收视率之间建立起正比例的关系,把观众的接受作为衡量艺术性的旨归。这对于电视剧艺术生产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演在制作过程中,“假定”观众审美过程中的反应,会不断制造惊奇感来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有时也会惊奇作为一种满足受众猎奇的手段,盲目追求观赏性,迎合世俗趣味,造成电视剧艺术的品质的下降。因而,电视剧在把惊奇化作为叙事策略的同时,要更注重从审美价值角度去对其艺术意蕴的开掘,也就是要从叙述内容和视觉形式上构建出具有深度意义的电视剧叙事来,使观者能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沃德著.范钟离等译.电影电视画面:镜头的语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美)莱斯利·施特勒贝尔等著.陈建中,纪伟国等译.摄影师的视觉感受[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4.

[3](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著.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 (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