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三农”水平的思考

陈文英 张令宏  2010-12-07

摘要阐述了在“两个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导下,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明确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找准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的结合点,着力建设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开拓服务方式和手段,建立方便服务“三农”工作的科技档案运用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三农”的功能。 关键词“两个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档案;服务;措施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the“two systems”construction,how to adjust the working ideas actively,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rchives work,to make clear its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find out the juncture between archives work and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ere expounded. It was focused on build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resources system and pioneering service mode and means,to build convenient service system for archives work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o improve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for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Key wordsthe“two systems”construction;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rchives;services;measures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尽早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依靠农业科技作为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农业科技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农业科技强有力的补充,各级部门、科技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档案工作新思路,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着力建设“两个体系”,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新课题和首要任务。 “两个体系”建设,一是着力建设档案资源体系,二是着力建设档案服务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问题,只有建立起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才能为人民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建立起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档案部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 积极调整思路,着力建设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大工作。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若干意见。面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应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明确农业科技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农业科技档案是科技经验、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有关内容的分析研究,可以总结经验,探索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改进作物栽培技术。二是农业科技档案能科学地指挥生产,为正确决策提供大量详尽的、确凿可信的档案数据。三是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了解过去的工作和成果,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水平。四是农业科技档案是传递、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依据,对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成果推广具有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1]。 1.2找准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的结合点 国家档案局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2]。为适应以上形势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的特有作用,树立农业科技档案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民生意识,贴近民生,服务民生。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去找准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的结合点。深入基层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去,主动了解农业生产与管理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科技档案信息。 在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分析,发现农民对一大批涉及农业资源调查、综合开发,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选育,畜禽水产养殖、治病防疫及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农业科技档案的资料需求非常突出。因此,积极调整思路,着力建设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体系,自觉地根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别整理需要保密的关键性资料和可以公开传播推广的科技成果资料,围绕“三农”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等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1.3努力建立科技档案资源体系 立足于“科教兴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信息、先进管理经验等通过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站或同行业区域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建立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如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一批直接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数据库,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3]。

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新型传播媒介,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如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电子传媒、网络、手机等,有效拓宽农民接受和发布信息的范围和速度,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空间,为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观念。如农村供求信息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农产品监测分析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将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发挥档案的效益。指导和帮助农村“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收集整理有关惠农政策资料、农业科技资料、农产品产销信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同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此资源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可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可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三农”的水平。 2树立“三大”意识,建立服务“三农”的科技档案利用体系 2.1树立大局意识,解决好会不会服务的问题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档案的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多了解形势,走出档案看档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使档案工作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从后端服务变为前端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行档案、图书、资料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地为科技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节省科技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和科研人员一起深入基层到农村生产第一线,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增强服务效果。同时,通过建立和利用高质量科研档案,直接服务于科技转化。科研档案的管理部门要根据项目归档的主要内容,跟踪课题组,系统收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为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2.2树立创新意识,解决好如何服务的问题 在工作方式上,打破只看重党政机关文件的收集整理、编目和利用,轻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和利用的传统模式。改变足不出户、坐等档案进馆、被动应对上门查阅利用的局面。变被动为介绍馆藏,主动服务;了解需求,定向服务;记录备案,自觉服务;深入现场,跟踪服务;送档上门,按需服务。努力实现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优质高效化。在管理手段上,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改变过去只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处理。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农业科技档案的检索体系,为准确快捷服务提供保障;简化服务程序,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档案资源的时空利用效果。在宣传方法上,积极配合重大宣传活动提供档案服务,主动联合宣传等有关部门,利用媒体、展览、网络、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教育和科技服务活动,并利用馆藏资源和档案利用效果,积极宣传。特别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档案宣传工作,加强对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业务指导,指导各农业科研所应根据《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三纳入”(即把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工作程序、纳入科研计划、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四同步”(即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与科技成果总结鉴定同步、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三把关”(把好鉴定验收关、把好上报成果关、把好科研人员业务考核关)为基本内容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地管理、维护和利用科技档案[4]。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农业科技档案利用体系。改变“闭架借阅”,“你查我调”,加强信息开发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如: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农业科技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综合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或卡片、作者目录等,方便查询检索。同时,对科技档案、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综合计算、分析、研究加工,把分散的原始信息加工成系统的、实用的编研成果,如科技成果简介、基础数据统计、专题汇编、科技图册、大事记、组织沿革、单位年鉴等[5]。在服务种类上,开展农业科技档案多种服务,如借阅、复制、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以科技交流和成果转让为目的的陈列展览、以宣传教育为目的的陈列展览等。 2.3树立责任意识,解决好能不能服务的问题 档案工作既要靠制度来管理,更要靠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来落实。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必须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原则。 多年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科研单位存在着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一项研究工作一旦结束,科技成果档案随之进入档案柜,很少有人去研究这项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导致大量科研成果永久积压。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2万多项,而转化率仅为20%~30%。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程度,实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首先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转变观念,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原则,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成果服务于生产,发展依赖于生产[6],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指导各农业科研所加强对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既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又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知名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支撑热带农业发展,其科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已经逐步走上了科研、生产和建设服务的路子,科技人员已经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正千方百计地“为档案找用户”,使科研成果服务于热区“三农”,科技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服务于“三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在对橡胶、香蕉、木薯等热带作物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紧密结合热区农业发展需要,研究、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国热带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组织培训农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举办技术培训讲座、实施科技十大行动、支撑海南中部六市县农民增收、开展科技救灾减灾等活动,既服务了“三农”同时又宣传和展示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实力,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新时期科技档案的服务向服务民生,为民排忧解难的方向拓展。科技档案工作发挥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下载